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新的阶段中,产能过剩成为一个普遍存在和经常发生的经济现象。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显示,目前中国有近500种产品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在60%以下,尤其在工业领域中设备闲置率更是高达40-50%。产能过剩近年来一直困扰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产能过剩在短期和长期都会对我国经济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破坏产业结构健康发展,加大总量经济波动的风险,引发繁荣后的衰退,妨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降低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等。产能过剩问题已经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并且政府有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调整该问题,但是到目前为止仍未得到有效的解决。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引发产能过剩的重要因素之一的高投资仍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应该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生产能力的视角来进行研究,产能过剩即为生产能力过剩,是指实际生产能力小于最佳生产能力而形成的过剩。根据相关研究成果,产能利用率是测度产能过剩的首选指标,本文也采用产能利用率来衡量产能过剩程度。在分析了测度产能利用率的主要方法的优劣性后,本文采用了非参数方法—数据包络分析(DEA)法对29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1998—2010年的产能过剩程度进行测度。根据欧美等国以及我国香港地区对于产能利用率水平的测度标准,产能利用率的正常值一般应在79%—83%区间内,如果明显低于79%,则说明存在产能过剩,即开工不足。测度结果显示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产能利用率明显低于正常值,说明这些地区存在着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而东部地区的产能利用率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说明东部地区产能过剩程度相对低于其他地区。本文系统地分析了产能过剩形成的机制,从理论上剖析了工业产能过剩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产能过剩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相关性假说。运用固定效应变截距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宏观经济波动及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对各地区工业产能过剩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短期内,宏观经济波动对产能过剩具有一定的影响,且影响是正向的,宏观经济波动会造成厂商要素窖藏行为,进而导致产能利用水平下降,出现产能过剩;固定资产投资过多会造成产能利用水平的下降,会对产能过剩具有正向的影响。从平均固定效应特征值可以看出,我国产能过剩呈现出鲜明的地区特征。东部地区的固定效应较高,产能过剩的情况较轻;中部地区固定效应最低,产能过剩情况也相当严重;而西部地区的固定效应介于中部和西部之间,因而该地区产能过剩程度高于东部地区,而低于中部地区。在以上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我国产能过剩相应政策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