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何学红教授学术思想及运用肾衰方加减治疗慢性肾脏病临床经验总结目的:整理并总结何学红教授临床治疗经验和学术思想。内容:1.何学红教授学术思想主要源自中医“四大经典”、《脾胃论》和《医学衷中参西录》。2.何学红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的病因主要为先天不足、饮食不节、劳逸失度、外感六淫和年老体衰等;此外,久病迁延所产生的痰、湿、瘀和毒等病理产物亦是加重疾病的因素。3.何学红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为本虚标实,以脾肾两虚为本、湿瘀互结为标,日久可因酿毒难祛演变出一系列兼变证。4.何学红教授创造性的运用伤寒与温病相结合的辨证思路将慢性肾脏病视作整体少阴阳衰,局部湿温内蕴之症。5.何学红教授根据慢性肾脏病各阶段的发病特点,发挥中医各家学派所长,运用经验方肾衰方及辨证化裁思路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第二部分:以肾衰方加减为主一体化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脾肾气虚合并湿浊瘀血证126例回顾性病例观察目的:回顾性观察并分析以肾衰方加减为主一体化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脾肾气虚合并湿浊瘀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脏病科住院的CKD3-4期中医辨证为脾肾气虚合并湿浊瘀血证患者168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使用肾衰方及在其基础上加减中药汤剂治疗情况分为治疗组(126例)和对照组(42例)。利用电子病历系统及瑞美查询系统对两组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及肾功离子等病例资料进行采集并统计分析,依据《慢性肾衰竭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对疾病和证侯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肌酐、e GFR及血尿酸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2.治疗组内病程分期高的亚组血肌酐的下降幅度较分期低的亚组明显。3.治疗组内各原发病亚组之间血肌酐改变无差异。4.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离子(钾、磷、钙)及二氧化碳结合力均无明显改变。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6.治疗组内各分期亚组症状积分改变有差异,以G4期亚组改善最明显。7.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脾胃系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8.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疾病及证候疗效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9.治疗组患者用药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肾衰方加减辨证论治联合常规治疗CKD3、4期患者可使患者Scr、UA显著降低,并有效提高e GFR;2.肾衰方加减在CKD4期具有较CKD3a、3b期更理想的降肌酐效果;3.肾衰方加减治疗CKD疗效与导致CKD的原发肾脏基础病不相关;4.肾衰方加减对CKD3、4期患者的血清钾、磷、钙及二氧化碳结合力均无明显影响;5.肾衰方加减可以有效缓解CKD3、4期患者整体不适症状,这种疗效程度与CKD分期无明显关联;6.肾衰方加减可以明显缓解CKD3、4期患者消化道不适症状;7.肾衰方加减可以有效提高CKD3、4期患者疾病及证侯疗效;8.肾衰方加减在规范疗程使用范围内无明显不良事件发生。第三部分:肾衰方缓解腺嘌呤致慢性肾衰大鼠肾纤维化机制的实验研究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并分析肾衰方缓解腺嘌呤致慢性肾衰大鼠肾脏纤维化的效果和机制。方法:共56只SD大鼠,其中46只作为造模组,用Yokozawa法制备慢性肾衰模型,10只作为空白组对照。模型制备成功后将造模组随机分成高剂量组、低剂量组、氯沙坦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20ml/kg的肾衰方水煎剂、10ml/kg的肾衰方水煎剂和10ml/kg氯沙坦混悬液,模型组和空白组予10ml/kg纯净水,连续给药8周。记录大鼠体重、活动状态及外观状态,给药结束后采腹主动脉血取血清查血肌酐、血尿素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TGF-β1及MCP-1,称量双肾质量,取左肾组织,肉眼及光镜观察病理改变,普通PCR检测TGF-β1、Smad2、Smad3 m RNA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MMP-1、MMP-9及TIMP-1 m 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ColⅢ、ColⅣ表达水平。对各指标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造模组大鼠在造模期间体重增长较空白组明显缓慢,治疗期间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最为缓慢,第6周起氯沙坦组大鼠体重增长幅度减缓,较其他组比较具有统计差异,肾衰方组体重增长幅度较氯沙坦组及模型组稍大,但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之间不存在差异。2.模型组肾指数明显高于其他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组与氯沙坦组之间肾指数无差异,但均高于空白组。3.空白组无病理改变,模型组病理改变最明显,其次是氯沙坦组,中药组最轻微,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差异不明显。4.高剂量组血肌酐明显低于低剂量组、氯沙坦组与模型组,低剂量组与氯沙坦组之间无明显差异;高剂量、低剂量及氯沙坦组的血尿素氮水平均低于模型组,但三组之间无差别;各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无差别。5.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及氯沙坦组血清TGF-β1、MCP-1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高剂量组分别与低剂量组、空白组水平均无差异,但与氯沙坦组存在差异。6.肾组织TGF-β1、Smad2、Smad3 m RNA表达程度均呈高剂量组<低剂量组<氯沙坦组<模型组,且三指标高剂量组与空白组、低剂量组与氯沙坦组均无差异,其余各组间均具有统计差异。7.肾组织MMP-1、MMP-9 m RNA表达程度均呈高剂量组>低剂量组>氯沙坦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与氯沙坦组间无差别,其余各组间均具有统计差异;肾组织TIMP-1 m RNA表达程度呈高剂量组<低剂量组<氯沙坦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与氯沙坦组间无差别,其余各组间均具有统计差异。8.ColⅢ、Ⅳ积分光密度均值均呈高剂量组<低剂量组<氯沙坦组<模型组,ColⅢ的表达上高剂量组与空白组、低剂量组与氯沙坦组、低剂量组与空白组、氯沙坦组与模型组之间均不存在统计差异,其余各组间均存在统计差异;ColⅣ的表达上高剂量组、低剂量组与氯沙坦组间均不存在统计差异,高剂量组与空白组、低剂量组与空白组间亦不存在统计差异,其余各组间均存在统计差异。结论:1.腺嘌呤200mg/kg日一次灌胃给药可成功制备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其行为外貌特征、体重、肾功能和肾脏病理改变均符合慢性肾功能衰竭变化特点;2.肾衰方和氯沙坦均能有效提高慢性肾衰大鼠体重并降低肾指数;3.肾衰方和氯沙坦均能缓解慢性肾衰大鼠肾脏萎缩;4.肾衰方和氯沙坦均能通过对MCP-1水平、TGF-β1/Smad途径和MMP1、9/TIMP-1途径的调节有效缓解ColⅢ、Ⅳ等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并改善肾功能;5.上述各方面低剂量肾衰方与氯沙坦(大鼠9mg/kg)疗效均相当;6.2倍剂量肾衰方在缓解纤维化和保护肾功能方面较低剂量肾衰方和氯沙坦(大鼠9mg/kg)均具有明显优势;7.肾衰方1倍剂量、2倍剂量和氯沙坦(大鼠9mg/kg)均不具有肝肾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