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临床对照随机试验进行研究,观察《引书》引膝痛导引术对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3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导引术训练组(简称导引组),32例;一组为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取物理因子疗法-电脑中频治疗仪对患者进行治疗,每天30分钟/1次,每天1次,每周6次,共治疗4周。导引组在物理因子疗法-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引书》引膝痛导引法进行训练,每周训练6天,一共训练4周。观察4周后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Lequesne指数评分表、关节活动范围、肌肉功能状况以及生活质量SF-36的改善情况。
结果:导引组和对照组的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病程、患病侧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4周治疗结束后,导引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角速度60°/s时屈伸肌峰力矩、角速度180°/s时屈伸肌峰力矩、关节活动范围、Lequesne指数表评分以及SF-36评分表中各项指标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导引组在改善VAS评分、关节活动范围、Lequesne量表评分、和SF-36部分指标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导引组在角速度60°/s时伸肌峰力矩、角速度180°/s时伸肌峰力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角速度60°/s时屈肌峰力矩、角速度180°/s时屈肌峰力矩虽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引膝痛导引法可以明显改善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程度以及功能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
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3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导引术训练组(简称导引组),32例;一组为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取物理因子疗法-电脑中频治疗仪对患者进行治疗,每天30分钟/1次,每天1次,每周6次,共治疗4周。导引组在物理因子疗法-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引书》引膝痛导引法进行训练,每周训练6天,一共训练4周。观察4周后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Lequesne指数评分表、关节活动范围、肌肉功能状况以及生活质量SF-36的改善情况。
结果:导引组和对照组的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病程、患病侧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4周治疗结束后,导引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角速度60°/s时屈伸肌峰力矩、角速度180°/s时屈伸肌峰力矩、关节活动范围、Lequesne指数表评分以及SF-36评分表中各项指标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导引组在改善VAS评分、关节活动范围、Lequesne量表评分、和SF-36部分指标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导引组在角速度60°/s时伸肌峰力矩、角速度180°/s时伸肌峰力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角速度60°/s时屈肌峰力矩、角速度180°/s时屈肌峰力矩虽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引膝痛导引法可以明显改善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程度以及功能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