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腹泻性贝毒(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是由有害赤潮藻类所产生的一类重要的海洋生物毒素,能够污染海产品,威胁人类健康,因而备受研究人员关注。在对DSP开展的诸多研究中,有关DSP产生机理的研究是重点和难点。利玛原甲藻(Prorocentrum lima)能够产生DSP毒素,而且可以在室内培养,是研究DSP毒素产生机制的重要生物。为了解关键环境因子对利玛原甲藻生长和产毒的影响,优化利玛原甲藻培养条件,收集更多利玛原甲藻用于DSP毒素的分离纯化,同时进一步阐述DSP毒素的产生机制,本文以利玛原甲藻为研究对象,对利玛原甲藻在不同光照、温度、盐度、营养盐和扰动等环境因子影响下的生长和产毒特征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对光照、盐度和温度的多因子交叉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盐度对利玛原甲藻生长的影响较为显著,当盐度为28时利玛原甲藻生长速率达到最高,而温度和光照强度对利玛原甲藻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在氮磷比(N/P)对利玛原甲藻生长的影响实验中,当N/P处于12~16之间时,平台期利玛原甲藻细胞密度达到最高,但不同氮磷比对利玛原甲藻的生长速率没有显著影响;极端N/P条件下营养盐的限制,特别是磷限制,有利于提高利玛原甲藻细胞内的毒素含量。对比振荡培养和静止培养的利玛原甲藻可以发现,以一定转速振荡培养的利玛原甲藻比静止培养表现出更高的比增长率,进入对数生长期和平台期的时间均明显短于静止培养过程;同时,振荡培养的利玛原甲藻细胞内毒素含量更高。综合各部分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利玛原甲藻的生长和产毒受到环境因子的显著影响,选择适宜的盐度、光照和温度条件,在营养盐限制条件下对利玛原甲藻进行振荡培养,可能更有利于利玛原甲藻产生DSP毒素。本实验结果为利玛原甲藻培养条件的优化和获取更多利玛原甲藻细胞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和方法,同时也为进一步分析DSP毒素的产生机制提供了基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