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料作物是我国传统的大宗贸易农产品之一,是我国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种植产业。同时,油料作物作为我国植物油脂和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目前影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农产品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油料产业目前面对很严峻的现状: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提高、人口增长以及贸易自由化的影响,我国对油料油脂及其他加工品需求迅猛增加,但同时我国油料耕种面积日益减少,单产徘徊不前,与国际水平有一定差距,致使我国油料产品消费依赖进口程度大。其次,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油料产品受到国际市场更大的冲击,世界油料作物生产的变化以及国际油料价格的变动都将对中国油料的生产和消费产生重大影响。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我国油料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并且在哪些方面具有国际竞争优势?如何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合理安排油料生产,同时借助进出口贸易实现中国油料的供需平衡已经成为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本文综合利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项结合、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为基础,运用显示性指标和分析性指标构建我国油料作物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以中国海关协调编码(HS96)将我国油料作物进出口产品分为20个品目,分别运用国际出口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与贸易竞争力指数对中国1997-2006十年来进出口数据进行统计归类,并且在测算过程中对各类指标进行适度修改,更大程度减小误差。结果得到我国油料作物整体处于进口,除花生、芝麻等少数品目具有竞争优势外,其他品目处于竞争劣势,以大豆和棕榈油为主要进口品目。在此基础上运用波特“钻石模型”对我国油料产业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得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我国我国油料作物生产方式传统,比一些发达国家生产效率低;油脂加工业技术水平落后,规模小,成本高;质量标准与国际有一定的差距,油料出口门槛高;我国农业产业化程度与发达国家有差距等,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