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世纪即将结束之际,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式进入实验阶段。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着眼于新课程体系的建立,改变了以往片面强调教科书更新的简单做法,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化的改革。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广大中小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和挑战,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如何,将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这就对高师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凸现了高师教育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背景,研究高师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及国内背景作了分析,特别是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科学教育这一部分改革的基本内容进行了解读和剖析,提炼出了四个基本理念:不断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突出科学探究,体现科学本质;重视STS教育;突显综合理科课程的地位。紧接着系统地考察了科学的本质特征、科学素养的内涵,提出现代科学教育观的三维结构:科学本质维度;时代特征维度;学生个体发展维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基础科学教育改革将进一步向综合化、研究型和人文性几个方向发展。综合以上观点,得出基础教育改革对高师理科教育的期待和要求,从而构建了师范理科学生的知识结构(广博的通识教育知识、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坚实的教育专业知识);能力结构(一般能力、学科能力、师范能力);素质结构(科技素质、教育的基本素质、一定的人文素养)。本文还从高等师范院校的办学思想及模式、理科教育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及规格、课程结构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这些方面的现状做出全面的阐述和评估,我们选取理科中具有代表性的《普通物理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情况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旨在从特殊性中发现普遍性,比较充分而又具体地反映目前高师理科教学的实际情况。参照这些主要结论,明确了师范理科专业教育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师范院校一直存在着所谓“师范性”与“学术性”之争,最终的结果是,几乎在所有的院校中,师范教育的课程与师资队伍建设都受到忽视,教师教育的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师范院校理科专业设置十分单一;知识面狭窄,课程设置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广博知识的培养,对相近学科知识缺乏融会贯通的能力,较难适应基础教育对教师广博的文化素养的要求;教学内容陈旧、体现师范特色的学科教材几乎没有,教学方法单调,评价方式单一等。通过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科学教育改革理念讨论,概括分析了基础教育的科学素养观及现代科学教育观的要义,剖析了高师理科学生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结构,深刻检查了目前高师理科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在这样一个宽阔的视域下,从学校办学的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理科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等方面,全面探讨高师理科教育的改革。使教师教育系统不仅主动地服务基础教育、关心基础教育,而且不断推动和引导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文件中第17条写道:“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本文就是在此方面所作的一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