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探索在成人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治疗中,尺骨鹰嘴的“V”形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Alonso-Llames)这两种不同入路方式的疗效,综合比较二者各方面差异,以便于更加明确地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我们的采取回顾型研究的方式,分析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间,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经过尺骨鹰嘴的“V”形截骨入路和肱三头肌两侧入路两种手术入路治疗成人肱骨远端骨折C型骨折患者33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患者17例。左侧13例,右侧20例。年龄分布于21~71岁之间,平均年龄是47.27岁。根据内固定研究协会(AO)的分型,其中13例为C1型,11例是C2型,其余9例为C3型骨折。依据设定的分组,截骨入路组的病例数为15例,年龄在23~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73岁,两侧入路组的病例数为18例,年龄在23~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72岁。对比截骨组和两侧入路组的术中出血量(ml)、手术所用时间(min)、达到骨性愈合的时间(周)、手术切口引流量(ml)、肘关节术后功能评分(MEPS)、肘关节术后活动度(ROM)、术后并发症等了解手术效果。结果:我们纳入符合条件病例的均获得了完备的随访资料,随访的时间于12到18个月。所有纳入研究对象的手术病例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的并发症的发生,均达到Ⅰ期愈合标准,没有发现内固定松动或者失效断裂的情况。比较二者的手术所耗时间,我们发现,“V”形截骨入路组耗费的手术时间平均为146.67±26.71(min),三头肌两侧入路(Alonso-Llames)组耗费的时间为117.00±29.97(min),不难看出,在手术所需要的时间上,鹰嘴组所花费时间相对更长,差异上能看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尺骨鹰嘴“V”形截骨的手术的出血量190.33±43.36(ml)和术后切口引流量111.33±21.25(ml)相比于两侧入路组(前者为:159.17±40.77(ml),后者为76.67±22.10(ml))的要多(p<0.05)。在并发症的比较上,截骨组并发尺神经损伤一例(患者术后出现小指麻木症状),和迟发型创伤性关节炎一例,在并发症比较上,截骨组亦稍多(p<0.05)。再观察两组样本的骨折达到骨性愈合时间,鹰嘴截骨组为14.47±1.51(周),而三头肌两侧入路组(Alonso-Llames)是14.22±1.31(周)。二者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在术后一年患肢肘关节屈伸活动度(ROM)上,无明显差异(p>0.05),在患肢肘关节术后一年的功能评分(MEPS)上,截骨组优良率为73.3%,两侧组优良率为72.2%,效果亦相当(p>0.05)。结论:根据我们的研究和临床经验,我们发现,和肱三头肌两侧的手术入路相较而言,尺骨鹰嘴“V”形截骨入路对肱骨远端骨折端与肘关节的关节面显露相对更加充分,但会耗费更长的手术时间,带来更大的创伤,病人在心里上接受程度较难,更加适合于骨折情况更加复杂的C3型。肱三头肌两侧入路造成的手术创伤较小,手术所耗时间相对也短,但术中对骨折端和肘关节面的显露,较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组稍差,更加适合于C1、C2型的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