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为下一代重点发展的光伏发电技术,有机光伏电池(OPVs)以质量轻、柔性、半透明、可溶液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得益于非富勒烯受体材料的突破性进展,近年来有机光伏器件效率迅速提升,其最高能量转换效率已超过18%,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对于高性能非富勒烯受体分子的设计,目前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中心核构建、侧链工程、π桥单元修饰和端基修饰四个方面,其中侧链工程作为一种可快速改变分子光电性能以调控活性层
【基金项目】
:
科技部973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下一代重点发展的光伏发电技术,有机光伏电池(OPVs)以质量轻、柔性、半透明、可溶液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得益于非富勒烯受体材料的突破性进展,近年来有机光伏器件效率迅速提升,其最高能量转换效率已超过18%,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对于高性能非富勒烯受体分子的设计,目前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中心核构建、侧链工程、π桥单元修饰和端基修饰四个方面,其中侧链工程作为一种可快速改变分子光电性能以调控活性层形貌的策略,势必在未来有机光伏器件效率取得进一步突破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此,本论文从新侧链设计、给受体侧链组合和侧链长度调控三方面出发,合成多种新型非富勒烯受体分子,系统的探究侧链工程策略对有机光伏器件性能的影响。本论文第二章致力于为非富勒烯受体材料分子开发新型功能化侧链,率先将含硅氧烷端基的烷基侧链和烷氧基侧链用于修饰噻吩桥接单元,分别合成窄带隙非富勒烯分子IECSi-4F和IEOSi-4F。研究发现,含硅氧烷端基侧链的IECSi-4F和IEOSi-4F分子均表现出高达10-3数量级的高电子迁移率。当以Si25作为给体构筑器件时,基于IEOSi-4F器件由于活性层中相分离尺度过大,导致电荷复合严重以及载流子的不平衡传输,器件效率只有5.51%。而IECSi-4F分子由于聚集性较弱,与Si25共混时形成了合适的活性层微观形貌,可有效抑制载流子的复合,因而器件表现出高达25.42 m A cm-2的短路电流,实现了最高为10.37%的能量转换效率。本论文第三章主要研究给受体材料的侧链组合搭配对器件光伏性能的影响,基于主链扭曲策略合成的中等带隙分子i-IEOSi-4F也成为国际上首个被报导的含硅氧烷封端侧链的非富勒烯材料。含扭曲骨架的i-IEOSi-4F分子带隙变宽,能级上抬,但在溶液中表现出高达2.36×10~5 mol-1 L cm-1的摩尔消光系数。选择具有相同共轭骨架但侧链不同的聚合物J52(含烷基侧链)和PBZ-2Si(含硅氧烷封端侧链)分别与其搭配组建器件分别获得了10.46%和12.66%的效率。基于PBZ-2Si器件效率更高的原因得益于相同侧链的协同作用,PBZ-2Si与i-IEOSi-4F共混后表现出更紧密的分子间π-π堆积和更强的face-on取向,可形成更加均匀分布的互穿网络状结构供载流子平衡传输,从而使得器件获得更高的短路电流(19.67 m A cm-2)和填充因子(71.45%)。本论文第四章主要研究非稠环非富勒烯分子的绿色合成和侧链调控,率先利用无配体直接芳基化反应的方法分别合成以不同侧链长度修饰的苯并二噻吩二酮为核的受体分子BDDEH-4F和BDDBO-4F。以PM6为给体构筑器件,基于BDDEH-4F和BDDBO-4F的最优器件效率分别为12.59%和9.80%。基于BDDEH-4F的器件性能更高的原因主要归因于侧链长度较短的BDDEH-4F分子与PM6共混后可形成明显的纤维状互穿网络的相分离形貌,使得器件表现出更高的激子解离效率、更弱的双分子复合和更平衡的载流子传输,此外基于PM6:BDDEH-4F的器件还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和存储稳定性。
其他文献
皮克林乳液是由固体颗粒稳定的乳液,具有较强的絮凝稳定性,可以被用于输送营养素,是目前食品领域研究的热点。与二氧化硅等无机颗粒相比,食品级材料所制备的颗粒具有天然绿色、安全无毒的优势。另一方面,膳食脂肪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因此本论文选取食品级膳食脂肪作为制备皮克林固体颗粒的基础材料。然而,目前国际上以膳食脂肪固体颗粒制备皮克林乳液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关于脂肪结晶颗粒(solid lipid par
本论文针对两步时效Ni51Ti49合金中外应力调控合金双程形状记忆效应的内在作用机制,系统研究了Ni4Ti3析出相的生长行为及其对合金马氏体相变诱发的双程形状记忆效应的影响规律,为发展NiTi形状记忆合金相变微观机制理论和实现合金功能行为优化提供了基础理论参考。本论文创新采用了在不同时段加载外应力的两步时效工艺对快速凝固法制备的Ni51Ti49合金条片进行双程形状记忆效应训练,结合对合金的宏观双程
巨噬细胞主导的骨免疫反应在骨缺损修复的成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根据针对辅助T细胞的Th1/Th2,可将巨噬细胞分为促炎M1表型和抗炎M2表型。通常认识中,M2型巨噬细胞与骨组织修复的后期紧密相关,其会在成骨过程中贡献骨形成因子和成骨相关因子促进成骨。然而,最近的研究证实M1在早期血管生成、骨整合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并且,生物材料植入体内后,巨噬细胞过早转化为M2型会导致其分泌过多的纤维因子,生成纤维囊
广州市作为一个有着久远历史及鲜明气候特征的城市,在建筑上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广州的地域性现代建筑作为岭南建筑的一部分,也有其相对独立的发展脉络与特点。本文基于对地域性的认识——主要从自然特征和人文历史特征两大方面出发,以广州的地域性现代建筑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广州的地域性现代建筑自1920年代以来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与同时期国内外其他地区的地域性建筑思想与实践状况进行了对比,既借此厘
碳量子点作为一类“零维”碳纳米材料,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其直径通常在10 nm以下,由于具有独特的荧光性、氧化还原性、电子转移特性、水溶性、生物相容性,在荧光成像、催化、药物输送、生物传感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木聚糖是半纤维素的主要组成成分,与己糖组成的糖类相比,其水热的碳化效率更高[1],因此是制备碳量子点的优质碳源。但是木聚糖碳点的荧光性能和电化学性能还不够强,其应用受到限制。本研究通过复
多端混合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结合了传统直流输电输送容量大、成本低以及柔性直流输电无换相失败风险、有功无功独立可控的优势,成为了直流输电未来发展的趋势。该系统的控制与保护是保证直流输电系统安全稳定的基础。在控制方面,换流站控制器与系统稳定性和动态性能紧密相关,是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在保护方面,直流线路故障为系统高发故障,直流线路保护也在系统众多保护中最为复杂。为此,本文围绕多端混合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
对于偏远山区、海岛等与电网联系薄弱地区,电网供电能力不足且可靠性较低。由于电网升级投资规模较大,有效利用当地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建设风光柴储微电网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如何更好地发挥微电网接纳新能源发电的能力,提高微电网电能质量,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而谐波谐振作为可以使谐波源的负面影响成倍放大的电能质量问题,在微网中应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以风光柴储独立微电网系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情况下微网系统的
视网膜母细胞瘤易感基因(Rb1,retinoblastoma)为癌变过程中的重要肿瘤抑制基因,该基因也参与调控体内的多个生理过程,主要包括细胞周期、细胞凋亡以及细胞分化等进程。Rb1主要通过与E2F1/DP1的相互作用调控细胞周期运转和细胞凋亡过程,而Rb1与肌源调控因子(myogenic regulatory factor,MRF)之间的相互作用在骨骼肌发育过程中也至关重要。Rb1可以抑制骨骼肌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土体的承载能力与变形控制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土力学中,怎样科学又准确地计算地基沉降量一直是待解决的难题。目前国内最常用的沉降计算方法为国家规范推荐的分层总和法,由于规范法经验系数取值为0.2-1.4,误差较大,是一种半理论半经验的沉降计算方法,且计算是采用通过室内试验获得的压缩模量,并不能反映土体的原状性。依据现场原位试验而建立的切线模量法可以克服室内试验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城市更新成为很多大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使用后评价对指导城市更新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对城市更新的效果进行科学地评价并发现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策划端,促进规划设计标准的完善和质量的提升,有效指导未来的实践活动。然而,城市更新项目具有时间周期长、空间范围广、利益群体复杂和目标多样等特点,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传统评价方法的局限性日益显现。随着智能终端的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