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对环境友好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作为传统化石燃料替代品的燃料电池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在已报道的燃料电池中,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AAEMFCs)因其在碱性条件下氧还原动力学快、对贵金属催化剂的依赖低等优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作为碱性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常规的碱性阴离子交换膜(AAEMs)在碱性环境下存在化学稳定性差的缺陷。因此,提升AAEMs长期耐碱性稳定性和氢氧根离子传导能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对环境友好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作为传统化石燃料替代品的燃料电池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在已报道的燃料电池中,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AAEMFCs)因其在碱性条件下氧还原动力学快、对贵金属催化剂的依赖低等优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作为碱性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常规的碱性阴离子交换膜(AAEMs)在碱性环境下存在化学稳定性差的缺陷。因此,提升AAEMs长期耐碱性稳定性和氢氧根离子传导能力,是燃料电池实现实际应用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针对上述关键科学问题,本论文主要开展了如下研究工作:(1)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探究咪唑鎓阳离子N1和N3位置烷基链长度(2→4→6)、C2、4、5 位置取代基(-CH3、-Ph、-PhCH3 等);Mulliken 电荷值、LUMO 能级、静电势、反应能量位垒;及其耐碱稳定性之间关系,通过Radziszewski反应合成咪唑鎓阳离子衍生物和相应的主链型阳离子聚合物,并详细表征了所制备膜的吸水率、溶胀率、氢氧根离子传导率、碱性稳定性、热稳定性以及膜的形貌等性能。C2位苯基取代,C4、5位甲基取代的聚咪唑鎓基阴离子交换膜(Mem-DHPDMIm)在碱性溶液中的化学稳定性最好,在80℃的2 MNaOH溶液中浸泡360 h后,氢氧根离子传导率和离子交换容量分别仍有初始值的87.4%和81.3%,该主链型聚咪唑鎓基AAEMs有望应用于燃料电池器件中。(2)基于阳离子功能基团—季铵盐、咪唑鎓和吡咯烷单、双阳离子结构,设计合成了六种聚烯烃基AAEMs,探究了阳离子功能基团与物化性能、离子传导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双阳离子结构阴离子交换膜较之于单阳离子的AAEMs综合性能更为优异。对所制备AAEMs依次数学建模和动力学模拟,所得到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通过数学统计分子运动轨迹,预测了阳离子功能基团在碱性溶液中的化学稳定性,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拟得到的AAEMs稳定性规律。(3)基于第三章双阳离子功能化阴离子交换膜性能优于单阳离子功能化阴离子交换膜的结果,通过强酸催化和烷基化反应,合成了无芳醚键的聚芳烃离聚物,该离聚物制备的AAEMs呈现出出色的电化学性能。选取末端带有甲基、羟基、甲氧基的季铵盐作为阳离子功能基团,对三种双季铵盐功能化的AAEMs,针对溶剂化作用、传输性能、化学稳定性等方面分子动力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阳离子功能基团末端的羟基、甲氧基有助于AAEMs氢氧根离子传导率的提高。(4)基于第四章阳离子功能基团末端-OH利于氢氧根离子传导率的研究结果,设计合成多羟基取代的乙醇胺盐阳离子化合物,系统地研究了羟基取代基数量与乙醇胺盐阳离子的耐碱稳定性之间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羟基取代基数量的增多,乙醇胺盐阳离子碱稳定性随之下降。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多羟基功能化的聚苯醚基AAEMs,研究结果表明AAEMs在碱性溶液中的化学稳定性关系为PPO-3OH-30<PPO-2OH-30<PPO-OH-30;乙醇胺盐阳离子功能基团上羟基数量的增多有利于氢氧根离子传导率的提高。
其他文献
自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问世以来,由于其优异的机械、光学、化学和电学性能,使得碳管在物质传输、能量储存与转换、化学分离和水处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碳纳米管天然的一维管状结构以及原子级光滑的侧壁为物质的快速传输提供了独特的便利,因此研究水系物质在碳纳米管纳米孔道中的运动与输运行为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际意义。然而碳纳米管固有的高疏水性使得水系物质很难进入碳纳米管内部
<正>促成学生深度学习,让学习真实发生,是每位教师最渴望的上课样态。如何让学习真实发生,师生之间是否深度交互是关键。当前,深圳作为全国首批20个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之一,正在组织协同,联研共进,积极培育和打造学科示范基地,构建以示范校为载体的推进机制,努力探寻一条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新路径。罗湖外语学校作为深圳市首批十所“双新”示范校之一,
微机电系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有力促进了新一代弹药的微小型化和智能化,使其更具备精确打击、高效毁伤等能力,例如引信安全系统的微小型化,使得引信具有更多的空间容纳多传感器探测电路和主装药等,可以提高弹药的精确度和杀伤力。但是,弹载微小型系统的可靠性仍是制约其工程化应用的瓶颈问题,目前缺乏有效的微小型系统量化可靠性设计分析方法和手段。本文以基于微机电系统技术的智能弹药微型化与可靠性提升为主要研究背景,重点
本文主要探讨了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通过分析深度学习的内涵和意义,提出了建立问题导向的学习模式、提供多样化的资源和材料、采用案例教学法、倡导合作学习等措施。同时,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具体介绍了如何将深度学习理念贯穿于历史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多元合作、主动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思维和实践能力。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有助于打破传统历史教学的束缚,激发学生的学习
异噁唑啉是常见的五元杂环,其骨架易修饰且能发生多种类型的转化。它不仅常被用作药物分子中的基元骨架,还被广泛地应用到天然产物的全合成中。因此,异噁唑啉骨架的构建一直是合成化学的热门研究领域。另外,重氮化合物和N-对甲苯磺酰腙作为有机合成中两类极其重要的合成子一直受到化学家们的广泛关注。百余年的研究历史使得人们深刻地意识到这两大明星分子的魅力。重氮化合物和N-对甲苯磺酰腙参与的反应类型不断被丰富,尤其
利用溶胶-凝胶-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了淀粉气凝胶材料,测试并分析了淀粉种类及直链/支链比例对气凝胶材料形貌、密度、收缩率、孔隙结构以及隔热性能的影响。优选出木薯淀粉为最适宜制备隔热气凝胶材料的原料,其所制备的气凝胶具备大孔、介孔及部分片层结构,密度低至0.094 g/cm3,孔隙率高达88.63%,导热系数低至0.043 W/(m·k),具有优良的保温隔热性能。通过一步法制备柠檬酸交联改性木薯淀粉气凝
急性肝损伤是肝脏伴随炎症浸润以及肝细胞受损而导致肝功能严重失调的临床综合症。患者预后差,死亡率高,迄今为止无特效治疗方法。相比于病原体或有害物质直接导致肝细胞受损,免疫应答过激才是急性肝损伤重要的发病机制。鉴此,从免疫调控角度出发,深入探讨急性肝损伤发病过程中调控肝脏免疫的关键分子机制,找到干预新靶点;同时,对已有的急性肝损伤细胞治疗策略进行优化,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是目前肝脏医学紧迫和艰巨的任
<正>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1]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践行深度学习理念需教师探索深度学习理论与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融合路径。参考问题推进式课堂教学的基本范式(下图),思考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就变得十分必要。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是由血吸虫感染引起的一种热带及亚热带人兽共患病,主要流行于中东、南美、东南亚,特别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我国主要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japonica),该病传播依靠中间宿主钉螺逸出感染阶段尾蚴,经皮肤侵入人体发育为童虫,童虫经移行最终至肝门-肠系膜静脉系统发育为成虫并合抱产卵。虫卵沉积于肝脏组织并形成大量虫卵肉芽肿,晚期虫
研究背景胰腺癌是高度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患者起病隐匿通常被发现时已经处于晚期。晚期胰腺癌患者已经失去手术完全切除的机会,需要辅助化学治疗及放射治疗。胰腺癌对于辐射不敏感,所以晚期胰腺癌患者常常因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导致总体预后不良。课题组以往研究发现,肿瘤周围脂肪组织与消化道肿瘤的恶性表型密切相关。胰腺位于腹膜后富含脂肪的解剖位置,且肥胖与该疾病的发生有关;然而,胰腺癌的辐射抗性是否与腹腔脂肪之间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