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择校问题是国内外教育领域内的焦点问题,一些学者认为择校行为违背了教育公平,国内媒体和学生家长对择校的批评也多因为“以权择校”、“以钱择校”等方式产生的不公平。择校产生的根源在于人们对良好教育资源的强烈需求与良好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多年来,经过多方努力,北京市力求使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从而逐渐减少择校生比例。从2000年以来择校盛行到2014年北京市将出台初高中学生入学新政期间,不断有以择校方式入学的学生度过了他们的中学时代,然而择校行为对学生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鲜有相关调查研究,本文力求从学生发展角度探索择校行为的影响。基于我国中小学学生发展目标和学生发展概念界定,本研究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察择校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学生对学校的态度、学生在学校的人际关系、学生对自身学习态度评价、学习压力感受以及学业成绩评价。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采集研究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厘清北京市初、高中生择校的总体状况,揭示择校对初、高中生发展的影响,并且探讨北京市初、高中生择校情况的差异性。研究表明,择校会对择校生本人产生积极影响,择校也会加重择校生的学习压力。此外,择校生在学校里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平等的对待。择校生与非择校生对学校的态度上有显著性差异,择校生更喜欢学校;人际关系方面,择校生与非择校生的同学关系存在显著性差异,择校生的同学关系更融洽;与教师关系方面,两类学生没有显著性差异,无论择校生与非择校生都能得到教师的平等对待;在学习态度方面,择校生与非择校生在学习态度上有显著性差异,择校生更喜欢学习;择校生与非择校生在感受学习压力方面没有显著性变化,感受学习压力大的比例都很高;在学业成绩方面,择校生与非择校生入学前成绩等级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择校后有显著性差异,择校生入学后成绩较入学前成绩等级显著下降。高中择校生与初中择校生在对学校的态度、入学后学习态度变化、入学后学习压力变化的感受、入学后学习成绩等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