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连铸电磁搅拌下流动和凝固行为的模拟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38384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铸过程中采用电磁搅拌技术可以强化铸坯内钢液的流动,使结晶器内钢液的流动状态有利于非金属夹杂物及气泡的上浮,减少铸坯内夹杂物和气泡含量,均匀液相穴内钢液温度,改善凝固组织,扩大等轴晶区。目前关于结晶器和凝固末端组合电磁搅拌对小方坯不锈钢连铸过程中钢液流动和传热的影响的研究还不是很充分。本文以国内某钢厂不锈钢小方坯连铸过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结晶器和凝固末端电磁搅拌器磁感应强度和电磁力分布规律。以此为基础,采用VOF模型,研究了结晶器电磁搅拌对钢渣界面行为的影响,通过流动与凝固的耦合计算,描述了不同搅拌强度下连铸坯的凝固过程,同时考察了拉速和过热度对铸坯凝固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小方坯外置式结晶器电磁搅拌器,铸坯完全处于搅拌器中心主磁感应强度影响区域,铸坯横截面上的磁感应强度分布比较均匀。电流强度的变化不影响铸坯截面上磁感应强度的分布。凝固末端电磁搅拌器中心轴线上的磁感应强度在搅拌器轴线中心附近的衰减速度较小,在距搅拌中心一定距离上基本呈均匀分布,并且能够在这一区域内保持较高的磁感应强度,从而保证向铸坯凝固末端一定长度内的钢液提供足够强的电磁搅拌力,达到所需的搅拌效果。采用结晶器电磁搅拌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面中心向下凹陷,同时液面速度和湍动能明显增大,并在搅拌中心上下两端形成四个回流区。当电流强度为376A、搅拌中心距液面355mm时,搅拌过程中会发生卷渣。随着搅拌强度的增加,水口壁面受到的剪切力不断增大,加速了水口侵蚀。结晶器电磁搅拌由单向搅拌变为正反转交替搅拌有利于减轻钢液对水口的冲刷,正反转交替搅拌中,单向搅拌的时间越短,液面越稳定。在相同的搅拌强度下,圆坯钢液面的变形程度最大,弧形方坯结晶器内液面的变形程度与直方坯相似,直方坯结晶器内的液面变形最小。采用结晶器和凝固末端电磁搅拌能显着加快钢液的凝固速度,铸坯液芯长度大幅缩短;电磁搅拌下钢液冲刷凝固前沿致使结晶器内凝固坯壳厚度出现波动,搅拌强度越大,波动越剧烈;从缩短液芯长度和获得更加均匀的凝固坯壳厚度方面来考虑,M-EMS/F-EMS分别采用电流强度300/260A更合理。增加拉速,凝固坯壳厚度变薄,液芯长度相应增加。实际工艺中,拉速为1.2m/min时采用末端搅拌无明显效果,建议采用设定拉速的上限。末端搅拌强度过大,将导致凝固末端铸坯温度出现波动,凝固末端液芯过度缩小变形,不利于钢液补缩。提高过热度,凝固末端的凝固率减小,铸坯表面和中心温度无明显变化。适当提高钢液过热度可以更好的发挥末端电磁搅拌器的搅拌作用。
其他文献
由于国产氧化铝中杂质较多,特别是富含氧化钾和氧化锂。在铝电解生产过程中,使用此类型氧化铝作为原料的电解槽不断出现钾盐和锂盐的大量富集,使电解质中含有较高浓度的KF和L
生理条件下各组织具有不同的软硬程度,本文利用弹性基底来模拟细胞的生理环境,研究细胞的生物学响应。   为了量化的研究细胞在宏观形态上对于弹性基底硬度的响应,在描述细胞
作为一种新的血管造影成像技术,DynaCT成像的特点不同于常规X射线成像与CT成像,其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器官剂量和有效剂量(ED)是表达放射成像中患者辐
目前控制钢中夹杂、提高洁净度成为改善钢材质量的主流方向。结晶器内钢液流动是控制铸坯质量的关键环节,对夹杂物的上浮去除、保护渣的卷入和坯壳的均匀生长等都有着重要的
在临床中,许多功能障碍性疾病是由神经异常兴奋而导致的过分电活动所引起的,阻断不必要的神经兴奋,可以达到恢复部分正常功能的目的。因此寻找一种具有快速可恢复性的刺激手段具
铜渣中含有0.2wt%~5wt%的铜、40wt%左右的铁以及镍、钴、钼等有价金属,渣中铁组分主要以铁橄榄石相和磁铁矿相存在,铜则主要以细小的冰铜相弥散分布在渣中。由于原渣中矿物相相互嵌
电弧喷涂法是提高钢铁材料耐蚀性能和涂装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的非常经济、有效的防腐手段之一。本文采用电弧喷涂法首次制备了Zn-Al-Mg-RE-Si合金涂层,研究了合金涂层中Mg元素
陈澧波简介陈澧波,男。1965年出生于湖南张家界。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卢禹舜山水画工作室画家,广州乾坤文化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我和陈澧波先生是湖南同
新旧车辆公共的申报和调整有别rn该通知明确了新旧尾板的时间节点,即2020年2月10日.rn按照通知规定,自2020年2月10日起,对于新申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以下简称《公
期刊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合左西孟旦对老年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心功能及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和肽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