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就近几年,中国的城市化建设正在加快地推进。尤其是中小城镇尤其明显,城市定位、发展战略和区域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城市形态是从完整到残缺再到完整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存在其中的废墟则是承载记忆变化的单位。艺术工作者对于存在视觉形态上的变化极其敏感。因此,越来越多的艺术工作者开始关注此动态。《消逝》废墟主题系列作品也是将创作视角凝聚在家乡城市建设过程中,以形式多元化的创作来表达对于时间记忆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近几年,中国的城市化建设正在加快地推进。尤其是中小城镇尤其明显,城市定位、发展战略和区域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城市形态是从完整到残缺再到完整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存在其中的废墟则是承载记忆变化的单位。艺术工作者对于存在视觉形态上的变化极其敏感。因此,越来越多的艺术工作者开始关注此动态。《消逝》废墟主题系列作品也是将创作视角凝聚在家乡城市建设过程中,以形式多元化的创作来表达对于时间记忆消逝的感悟,并以此寻求共鸣,提出反思。在《消逝》系列作品创作过程中,不仅通过阅读加大对废墟艺术的了解,而且对徐晓燕、安塞姆·基弗等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和艺术思想进行了研究和学习,在创作中学习借鉴他们的艺术形式,力图带给观者除视觉享受外更多的思考与启示。美学家腾守饶说过:“艺术作为某个时代和社会的一面镜子,能够把时代和社会的文明模式映照出来。”这就预示着《消逝》系列作品通过废弃物去表达废墟是远远不够的,更多是时间、生活、尊严和权力,也是人生最直接存在的普遍状态。
其他文献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于文、史、哲多有著述。一生热衷政治的他,也是一位颇具远见卓识的书法家。梁启超一生酷爱书法,他对书法艺术之美有着独到的见解——“书法也应是世界公认的艺术,并提出了书法四个构成美的要素,这一观点具有开启现代书法美学先河的意义”。梁启超书本率更,后复研习六朝碑版。因受清代碑学兴盛的影响,并得到碑学大师康有为的亲授,梁启超十分推崇
篆刻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从古代印章发展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当代逐渐成为一门独具特色的艺术门类,是书法、篆法、刀法的完美结合,于方寸之间体现着万千气象。从上世纪初开始,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书画篆刻艺术的展示方式也发生着变化。篆刻和书法一样,开始逐渐脱离实用,由书斋走进展厅,成为一种纯艺术形式。展示环境的变化对当代篆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壮夫不为”的“雕虫
花与瓶的插花艺术,自古以来都是文人墨客喜好的绘画题材之一,或为补景之物、或为案头博古清供、或为笔墨游戏,以借物言志、寄雅兴、含诗意,历来为文人雅士所好。瓶与花作为插画绘画艺术表现的载体,在今天也为人们所关注,以其特有表现形式内容进入人们的艺术视野和生活之中,为人们增添了无尽的愉悦的与生活情调。处于对此绘画艺术的执着与偏爱,带有各种各样的瓶器与绚丽多姿的鲜花或干涸沧桑之感的残花余枝,带给我无限的遐想
相对于现代居住建筑,传统民居是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有机产物,它的生成和发展,是人们长期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我国温和气候传统民居形式丰富多样,是中国传统民居体系中独特的组成部分。温和气候地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向湖南、广西丘陵山地的过渡地带,纬度低海拔高,形成了冬温夏凉的气候特征。主要研究内容概括如下:首先,本文通过第一部分的研究,厘清了温和气候传统民居的起源与演进史,并以建筑适应气候的特征为标准进行传统
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新的建筑理念,它在节能、环保、低碳等方面有着诸多优势。但是,在装配式建筑中,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众多,其利益诉求因其身份、角色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从而会导致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基于此,以装配式建筑中核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为研究对象,解决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冲突为目标,论文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以及结构方程模型作为研究依据,对我国装配式建筑中核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机理进行了系统性的探讨
随着公众对饮用水水质及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饮用水处理工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亟待提升净水处理效能。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特别是纳滤,在近些年不断取得突破,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对于纳滤技术而言,膜污染问题是必须面对的。本文对纳滤进水中残余铝与纳滤膜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致力于识别加剧纳滤膜污染的关键残余铝形态,以期在残余铝的角度为减缓纳滤膜污染提供理论指导。本论文首先着眼于建立快速灵敏
本文分析隋唐时期敦煌写经书法艺术,从隋唐敦煌写经概况,隋唐敦煌写经艺术特征以及隋唐时期敦煌写经在本人创作中的借鉴与应用三个方面予以论述:一、隋唐时期敦煌写经概况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由于开明宽简的政治制度,学术思想上出现了多元并举的局面,进入隋代,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暂时结束了混乱动荡的社会局面,写经书法文化也随之迎来一个新高潮。北朝强健质朴的书风逐渐与南朝的温婉秀丽相结合,形成一种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艺术的繁荣,主题性美术创作成为中国美术领域在创作生态和学术研究层面的显学。艺术的发展与传播是我国当前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回望我国主题性美术代表作品,记录的是一个个难忘的瞬间,展现的是一个时代的印迹。《筑梦》系列作品是对主题性美术作品的自我探究与尝试,通过绘画艺术语言表现桥梁、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典型的时代符号中抽离创作元素,通过画面的象征性表达,以物寄情,是我对中华民
“树”作为人类生存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通过不断演化、发展形成了丰富的种类,它们复杂而美丽,它独特的精神性往往成为艺术创作者们歌颂的对象。在艺术的发展史中“树”形象一直是画面表现的元素之一,是涵盖生命与时间内涵的具体物象,艺术家所赋予的观念与情感,使画面形式各放异彩,直至当下依旧有继续研究的价值。本文通过对一些艺术家作品的分析并结合自己的创作来进行解读,本文剖析了创作的完整过程,主要从以下四
<正>课程、思政和教师在课程思政中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基础会计课程思政的对象是学生,要实现铸魂育人的目的,基础会计课程首先要注入“魂”,而一门课程是否有“魂”,关键在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质量与立德树人的成效密切相关。作为专业教师,必须基于基础会计课程的思政定位,挖掘思政元素,精心规范进行教学设计,将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蕴于教学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