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诗的国度”,从第一部传世至今的诗歌总集“诗经”开始算起,中国的诗歌历史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中国艺术是个大体系,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这些因素无疑都影响着中国古诗词风格的塑造。在古代,诗与乐本为一体,诗是有乐之诗,乐是含诗之歌。诗与乐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携手同行,音乐赋予了诗更多的旋律性,诗从文字语音、语调、声韵等方面影响着音乐节奏、旋律的发展,也正是诗与乐的完美结合,造就了中国古诗词歌曲数千年的沉淀与发展。在中国古诗词歌曲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诗词所营造出的意境,融合着汉语声韵的抑扬顿挫,音乐与诗词相互渗透,在每一字、每一词、每一句、每一曲中都能找到它们相互依存的关系。“韵”是中国古诗词歌曲最为重要的实质内涵,要演绎出其内在独特韵味、更好地表达此类歌曲的艺术意蕴,这给演唱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古曲之韵,韵从何来?”要想准确、充分地表达出古曲之韵,就要在正确理解与感悟歌词内容的基础上,深刻挖掘古诗词歌曲的演唱特点,从字、词、句、曲中去寻找演唱规律,融入切合实际的二度创作,从而做到发于内而形于外的和谐与统一。“中国声乐”历史悠久,不仅歌唱艺术家人才辈出,更有许多优秀的声乐理论著作传世。特别是自汉代以后,包括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南宋张炎的《讴歌旨要》、元朝燕南之庵的《唱论》、清朝徐大椿的《乐府传声》和李渔的《闲情偶寄》等一大批声乐理论专著不仅丰富了我国传统文化,而且为中国声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试图通过“曲、句、词、字”为切入点,结合古代声乐论著中有关演唱的理论,对古诗词歌曲中“曲与韵”、“句与韵”、“词与韵”、“字与韵”的关系进行分析与实践,从而使得演唱既具有古诗词歌曲的演唱规范,又具有其独特韵味的演唱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