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济源市及周边区域为研究区,调查研究了区内土壤As、Cd、Cr、Cu、Hg、Ni、Pb、Zn的含量,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对研究区内各重金属的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价。选取柿槟村为重点区,对于重点区内的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了研究,分层测定了As、Cd、Cr、Cu、Hg、Ni、Pb、Zn的含量,对于主要污染物As、Cd和Pb进行了分析,采用模糊数学法、地积累指数法和脸谱图法对于重点区土壤重金属进行了分析评价。研究区内土壤pH值范围在7.5~8.3之间,偏碱性;深层土壤中,As、Cd、Cr、Ni在的含量不超过土壤环境二级标准,Hg、Pb、Zn含量不超过土壤环境一级标准。表层土壤中,As含量范围在14-150 mg/kg之间,Cd含量范围在0.15-70 mg/kg之间,Cr含量范围在35-150 mg/kg之间,Cu含量范围在12-170 mg/kg之间,Hg含量范围在0.02157-1.347 mg/kg之间,Ni含量范围在10-75 mg/kg之间,Pb的含量范围在10-2800mg/kg之间,Zn含量范围在25-740 mg/kg之间。区域环境评价将研究区按土壤环境类型分为4个区,其中Ⅰ类土壤区位于研究区的东部,面积为88.26 km2;II类土壤区位于研究区的中部和北部,面积为256.39 km2;III类土壤区位于研究区的西北部,面积为26.67 km2;超III类土壤区位于研究区的西北部,大致处于III区包围之中,面积为88.21 km2。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结果中,Cd是研究区表层土壤中污染面积最大的重金属元素,As、Zn、Cu、Hg、Ni以轻度污染为主,Pb一半以上面积达到中度以上污染,Cr未污染。内梅罗污染指数分析结果表明,重污染中心分布在柿槟村、思礼村和南勋村区域,其外围及周边区域为轻度-中度污染区域。选定污染情况较严重的柿槟村区域为重点区,在该区分层采取土壤样品并进行分析。多种评价方法结果均表明,该区域表层土壤已收到污染,评价土壤等级为三级。对比环境二级标准,Cd、As、Pb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且超标率均大于100%,其中Cd超标率最高,达到了二级标准的20倍。八种元素相比背景值都有不同程度的富集现象,其中Cd最高,Cr最低。从元素的空间分布可以看出:铅厂的东南角为三种主要污染元素的高浓度富集区,以此为中心向周围递减,受地势影响,向西、向南递减较慢。深层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