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中国小说家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除其作品成为众多书店的畅销书外,对其背后译者和译作的分析也在学界备受关注。目前对莫言作品翻译的研究多关注译者的翻译策略及译者行为,然而从接受修辞角度分析译作接受问题的文章较少。《生死疲劳》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关键作品之一,也是获得国际大奖最多的作品。而现有对这一译本的研究文章多关注的是译者行为,或译者主动性在译作中的表现,少有文章关注译作的接受。接受修辞理论关注文本的接受,弥补了传统修辞学仅关注表达的弊端。接受修辞认为,翻译过程是一个接受—表达—接受的过程,而译者在其中扮演着原作接受者和译作表达者的双重角色。接受目的,接受情境和个人因素会影响着译者的接受和表达。元话语作为句子命题意义以外的成分,帮助表达作者观点,连接句子结构,对于篇章的理解和接受起重要作用,因此元话语的翻译也是值得研究的课题。目前学界暂无文章从接受修辞理论观察元话语的翻译。根据元话语的定义和分类,在对双语平行文本进行分析后,笔者发现信息交互式元话语和人际互动元话语在原作中均有体现,而葛浩文对元话语的翻译从30个实例来看,主要遵循“忠实”原则,但也出现“叛逆”行为,对元话语进行减译,改译或增译。从接受修辞理论来看,由于葛浩文的接受目的为“介绍”,他则最大化地忠实于原文,让目标语读者尽量接近莫言的写作风格。然而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不可能一一对应,而目标语读者有自己的语言阅读习惯,葛浩文只能在“忠实”的基础上进行“叛逆”。而葛浩文能成功接受原作,并成功表达译作也归功于他个人对中英双语的掌握和多年的翻译实践的积累。本文通过在接受修辞理论下,对《生死疲劳》中元话语的翻译分析,总结出了元话语的翻译在接受和表达中的重要性,为中国现当代的文学英译提供了一些参考和启示,也丰富了元话语和接受修辞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