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财政收入也大幅增加。与此同时,财政支出也越来越大,其占GDP的比重已从2000年的16.0%上升到了2009年的22.4%,呈现出累进式的增长。但相反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府在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公共领域提供的公共服务并不满意。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分配合理吗,地方政府的公共品供给情况又如何,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效率是高还是低?研究这些问题对于树立财政成本新观念,加快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的转型和优化,建立以服务型为主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我国财政体制改革,提高财政支出效率,为经济发展和公民的全面发展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从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状况和地方性公共品供给的现实情况出发,利用财政分权理论和公共财政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并运用合适的经济计量方法实证研究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效率。本文首先提出了研究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的背景、目的及意义,对国内外政府财政支出效率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归纳和分析,并且指出了我国目前在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对我国财政体制的阶段性演变进行了描述和梳理,并且归纳和分析了财政分权的相关理论;对公共财政理论进行了介绍,对公共品的概念进行了介绍和分类,并描述和分析了我国地方性公共品的供给情况;再次,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的内涵进行了定义,介绍了测度效率的参数方法和非参数方法,并对这两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还分别运用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和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三阶段DEA)方法对中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运用SFA方法对我国26个省级地方政府1978—2008年的财政支出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分析了影响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中部地区的政府财政支出效率平均好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2)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明显地提高了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效率,但之后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效率呈逐年下降趋势;(3)财政自主性、人均GDP、人均预算内财政收入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效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人口密度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效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本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调整环境变量和随机误差的影响,对我国2008年省级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在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影响后有较大提升;(2)人口密度高是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的有利因素;财政自主性、人均GDP、人均预算内财政收入是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的不利因素;(3)从区域划分来看,剔除环境和随机误差的影响后,中部地区的效率水平仍然最高,西部地区效率水平提升最大。(4)以0.9的效率值为临界点,我国各省市按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划分可分为四种不同类型,各省市应该结合自身效率的特点,有侧重地提高决策管理水平或扩大公共品投入规模,进而改善财政支出效率。根据上述实证研究的结果,本文分析了造成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不高的原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给和财政支出效率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