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氮密互作对不同叶形夏大豆冠层内光分布差异、光合特性、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本试验设计两个不同叶形的夏大豆品种:卵圆形叶片大豆(齐黄34)和披针形叶片大豆(山宁24),三个种植密度90000 plant·hm-2(D1)、120000 plant·hm-2(D2)、150000 plant·hm-2(D3)和四个施氮水平0kg·hm-2(N0)、80kg·hm-2(N1)、160kg·hm-2(N2)、240kg·hm-2(N3)。于2020年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试验站进行。分析花后各时期不同叶形夏大豆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各器官氮素积累、利用及产量的差异。探讨黄淮海地区最适宜的大豆品种和最优的氮密配比,以期为大豆耐密种植及耐密品种筛选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氮密互作对不同叶形夏大豆产量的影响氮密互作对大豆产量有显著的影响。与N0相比,N1、N2、N3显著提高了单株荚数、百粒重、单株籽粒重及产量,N2处理表现最优,具体表现为N2>N3>N1>N0,两个品种都体现不耐肥的特点。随着密度的增加,卵圆形品种产量先增加后降低,披针形品种产量持续增加。随密度增加,两个品种的单株有效荚数,百粒重,单株籽粒重都显著降低,披针形品种降低的幅度低于卵圆形,说明披针形品种更适于通过提高种植密度来补偿单株产量的降低,进而达到增产的效果。因此,在生产中应考虑叶形是影响种植密度的因素之一。卵圆形品种在160 kg·hm-2氮肥,120000 plant·hm-2产量最高,披针形品种在160 kg·hm-2氮肥,150000 plant·hm-2产量最高。2.氮密互作对不同叶形夏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施氮量、种植密度及两因素的互作效应对株高、茎粗、主茎节间数、主茎与分枝夹角均有影响。增施氮肥有助于株高增加、茎粗变大、主茎节间数增多、干物质积累增高。提高密度有利于缩小主茎与分枝夹角,植株上冲,改善冠层下层光环境,增加群体干物质积累。披针形叶片大豆在相同的处理下株高、茎粗、节间数、主茎与分枝夹角均比卵圆形叶片大豆低。两个品种均在N3D3处理下群体干物质积累最多,相同处理下卵圆形叶片大豆干物质积累比披针形叶片大豆高。3.氮密互作对不同叶形夏大豆光合特性的影响增施氮肥可显著提高大豆冠层内光截获量,从而增加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降低胞间CO2浓度。两个品种均在N2D1处理下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最高。增加种植密度显著提高光截获率,影响群体净光合速率,卵圆形叶片大豆在N2D2处理下,披针形叶片大豆在N2D3处理下达到最高。在相同的处理下,披针形叶片大豆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相对含量都高于卵圆形叶片大豆,说明披针形叶片大豆具有更强的光合能力。4.氮密互作对不同叶形夏大豆氮素利用的影响氮密互作影响叶片、茎秆、荚果氮素积累量。两个品种均出现开花期、结荚期氮素集中在叶片和茎秆中,到鼓粒期向荚果中转移的现象。增施氮肥后提高了花后各器官的氮素积累,增加密度后提高了氮肥农学效率、偏生产力、表观回收率、光合氮素利用效率,卵圆形叶片大豆在D2处理下氮素利用率最高,披针形叶片大豆D3处理下氮素利用率最高,与产量变化趋势一致。综上所述,黄淮海地区种植夏大豆适宜选用披针形叶片大豆,在N2D3处理下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