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大鼠急性放射性肝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1.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获取雄性大鼠的BMSCs,经免疫组化技术鉴定第三代细胞(P3)表型,将其作为移植细胞。2.雌性S-D大鼠12只作为研究对象,大鼠肝脏右叶均接受单次辐射20Gy,建立急性放射性肝损伤模型;3.随机分成干预与对照组,干预组在放疗结束后4小时内经尾静脉输注1ml的BMSCs悬液,对照组在放疗结束后4小时内输注1ml的生理盐水。4.每周观察大鼠的一般生活状态;4周后检测大鼠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肝脏组织中性别决定基因Y (SrY)的存在;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肝脏组织中的ɑ-平滑肌肌动蛋白(ɑ-SMA)的阳性表达水平。结果:1.分离获取的雄性大鼠P3代细胞表型,CD105的阳性表达率为62.2%、CD29 16.7%、CD34 8.3%、CD31 12.0%、CD44 1.2%、CD45 8.5%、CD11b 1.5%,其中BMSCs相对特异的表型CD105和CD29的阳性表达率较高;2.大鼠肝右叶接受单次辐射20Gy后4周,其大鼠存活率达到91.7%(11/12),大鼠肝脏右叶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主要表现为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肝血窦水肿,且干预组大鼠肝右叶的损伤程度比对照组轻;3.干预组大鼠ALT的水平(44.00±11.95U/L)高于对照组(26.00±9.63U/L),AST的水平(69.17±8.84U/L)低于对照组(108.50±20.69U/L)(P<0.05);4.干预组大鼠肝右叶检测到携带SrY的阳性细胞,肝左叶内未见或仅见少量阳性细胞,肝脏右叶中阳性细胞总数(49~50个)多于肝脏左叶(9~10个),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中未检测到携带SrY的阳性细胞;5.干预组大鼠肝右叶中ɑ-SMA的平均阳性表达率(16.22%)低于对照组(24.39%),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经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可分离获取大鼠的BMSCs;2.大鼠急性放射性肝损伤模型建立成功;3.急性放射性肝损伤可以诱导雄性大鼠的BMSCs的“归巢”;4. BMSCs对急性放射性肝损伤起到修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