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饮食与文化息息相关,密不可分。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踏上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菜单作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传递带”,已成为外国友人能够品尝到中国菜肴,了解中国文化的敲门砖。所以如何保证菜单翻译的质量已成为跨文化交际和翻译领域里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已经成为菜单翻译的首选语言,它能够有效地帮助大多数外国友人点餐和了解中国文化。然而,国内诸多饭店在面对外国游客时,或者拿不出英文菜单,或者是给客人提供了一份翻译的五花多门的菜单。由于长期以来中国菜肴没有统一的翻译标准,一菜多译、错译、误译的菜单比比皆是。如常见的一道中国名菜“红烧狮子头”在有的菜单中被译成“红色的燃烧的狮子头”,或“燃烧的狮子头”;另一道菜肴“虎皮尖椒”则被翻译成“披着虎皮的辣椒”;还有国人熟知的“狗不理包子”却被翻译成“狗也不靠近”;更令人好笑的是菜肴“童子鸡”被翻译成了“没有性生活的鸡”。近年来,中国菜肴汉译英翻译中的诸多混乱问题已经引起国内相关行业的注意,诸多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发现中国菜肴的命名方式总体上可分为八种,分别为以原料、加工形状和烹调方法命名;以比喻命名;以菜肴原初扬名地域命名;以历史人物命名;以吉祥话命名;以历史典故命名;以数字方式省略菜肴的原料;已被外国友人接受的食品和地方特色食品。与命名相关的翻译模式有六种,即直译法、音译法、直译-音译解释法、意译法、图片音译法和同形结构法。同时,2008年北京旅游局还组织出版了《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一书,用以推动中国菜肴名称标准化翻译,提升中国菜肴的翻译质量。据北京千龙网统计显示,奥运会前北京市800多家饭店的菜单翻译采用了该书提供的英文菜名。应该说,以上的研究成果对推动中国餐饮业和中国烹饪文化迈向国际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然而到目前为止,菜肴翻译研究中仍存在着以下问题:1.目前中国菜肴汉译英的贴切程度如何?2.哪些因素影响到中国菜肴翻译的贴切程度?3.哪些翻译模式最适用于中国菜肴?4.哪种菜单最受外国友人欢迎?针对以上的四个问题,本研究基于从北京、上海、南京和长春五家饭店的菜单、《中文菜单英文译法》及公开发表的诸多中国菜名翻译资料中,定向选取了25道常用菜肴,设计了一份《中国菜肴翻译调查问卷》。目的是通过考察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对中国菜肴命名与翻译贴切程度的认可度,分析影响中国菜肴翻译贴切程度的因素;找到有效的中国菜肴翻译模式及最受外国友人欢迎的菜单形式。本研究结果显示如下,(1)中国菜肴翻译的贴切程度已达到80%,基本达到交际目的。(2)通过深入分析,作者发现影响中国菜肴英译的主要因素是文化差异。中国饮食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从脍炙人口的民以食为天,到国家社稷兴亡,中国的饮食文化与其历史文化密不可分。中国菜品的命名从写实写意出发,反映出菜肴的原料名称、烹制方法、色香味形、菜肴的创始人、发源地、文学诗词、药膳及历史典故,将众多的文化信息涵盖进小小的菜单实非易事。中西方饮食在观念、烹饪方式、菜品命名、饮食方式和饮食习惯上存在差异,也加大了中式菜肴翻译的贴切程度距离。另外由于受到语言差异及翻译水平的影响,菜肴翻译中出现的选词不准确,表达不得体也是影响中国菜肴翻译贴切程度的主要原因之一。(3)受试者认为有效的中国菜肴翻译模式是直译-音译解释法。但不同的翻译方法也适用于不同类型命名的菜肴,即直译-音译解释法适用于以原料、加工形状和烹调方法命名、以菜肴原初扬名地域命名、以历史人物命名、以吉祥话命名、以比喻命名的菜肴及地方特色食品;意译法适用于以历史典故命名的菜肴;音译法适用于已被外国友人熟知的食品。但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受众也选择同形结构法翻译地方特色食品。(4)本研究发现,最受外国友人欢迎的是对菜肴名称进行文字翻译,介绍其主要原料及其做法同时加注图片的菜谱。由此可见,一条能够获得西方人理解和接受,实现贴切得体的中国菜肴翻译,需要跨越的是中西方语言和文化上的双重障碍。为此,译者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在处理中国菜肴的翻译中注意到读者的感受、理解能力及其在文化、宗教、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本研究对于中国菜肴翻译的考察仅限于目前使用的六种翻译模式,因条件所限,外国受试仅为美国群体,而中国汉译英菜单面对的将是存在各种不同文化,宗教和饮食习惯的国际群体。因此对中国菜肴翻译的研究还有待于不断深入,以便更好地满足所有到中国来的各国游客的需求。在此,作者寄希望于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推动中国菜肴翻译的研究,不足之处仍需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