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治道赋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king54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治道赋是指以谈论治国之道为主要内容的一类赋,它体现着文学与政治之间的密切关系。治道赋可以追溯至汉代,魏代继之,这一阶段的治道赋数量不多。降至唐代,治道赋的数量激增,唐代治道赋既延续了唐前治道赋的特点,又具有属于自身的时代特征。本文以史为纲,在总体观照的基础上,分析唐代治道赋的发展过程及其创作特征。在立足文本的同时,结合时代背景及赋体文学的发展特征,探讨唐代治道赋的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通过相关分析与论述,力求挖掘唐代治道赋在赋史中的价值和意义。本文分六章对唐代治道赋进行论述。引言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的缘起和意义,归纳总结治道赋及唐代治道赋的相关研究情况,提出研究方向及思路。第一章论述治道赋的概念、分类及范围界定。治道赋是指以谈论治国之道为主要内容的一类赋,它包含君德、国政、选才、休兵等各个方面的内容。第二章分析唐前治道赋。唐前治道赋是唐代治道赋的先驱,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表现出它们有别于唐代治道赋的特征。这一时期的治道赋以颂扬为主题,创作者大多出身望族,这一点与这个时代的选士制度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他们的关注对象是皇室成员,即君主和皇子。第三章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进行论述,从整体上把握唐代治道赋的发展概况。初唐治道赋数量不多,一方面延续了六朝赋之余韵,在句式上追求骈偶,语言上清丽纤巧,另一方面也开始形成自身的特点,在内容上充实丰满,在气势上开朗壮阔。这一时期有奉命而作的诏令赋,也出现了限韵的治道赋。盛唐治道赋科举试赋较多,主题集中在尚贤,同时表现出唐人高涨的政治热情;中唐治道赋在创作数量上有明显的增加,而且治道赋创作队伍也十分强大,题材来源较广,既有歌颂太平之象,又有倡导勤俭之风的作品;晚唐治道赋从创作队伍来看,福建籍作家十分突出,在风格上则有较明显的感伤情调和不平之气。第四章主要探讨唐代治道赋的内容特征。唐代治道赋在内容上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颂德颂圣、偃武修文、尚贤纳谏。第五章论述唐代治道赋的形式特征。主要是从治道赋的赋题、用韵、篇幅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赋题来看,取材范围极广,主要集中在经史子部;在用韵方面,可分为六种不同的情况,即八字韵、七字韵、六字韵、五字韵、以四声为韵和不限韵,其中以八字韵居多;从篇幅来看,最短的低于三百字,最长的超过二千字,大部分篇幅在四百字至五百字之间。第六章探讨了唐代治道赋所体现的治道精神。唐代治道赋所体现的治道精神主要是两点:一是以古为镜,在事实层面的对历史经验的主动学习:二是兼容并蓄,在思想层面的对儒道二家的自觉接受。结论部分主要对论文的主体脉络进行梳理,肯定唐代治道赋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其他文献
云杉是甘肃亚高山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研究其生态系统碳、氮储量的动态变化和分配格局有利于评价云杉人工造林后的生态恢复效果。以甘南、定西地区不同林龄(包括幼龄林、中龄林
2010至2012年《21世纪年度小说选》短篇小说的题材类型分为乡土题材类型,都市题材类型和历史题材类型三种:乡土题材类型探讨新世纪以来出现的农民现实遭际和精神嬗变,农民这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汉字是人与人交往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媒介。正确书写汉字是每个人应该掌握的语文素养。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接触汉字和学习汉字的关键时期,更能为
<正>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技术和器械的不断完善,目前人工关节置换已成为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但由于术后的康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影响了治疗效果,往往不能达到术前期待的手
会议
地方课程是为了保障和促进国家课程适应不同地区的需要,由地方根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学生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本地课程资源自主开发、管理的课程。将
青海省东部的河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众多民族在这片土地上世代耕作、放牧,繁衍、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河湟文化。河湟文化,是以河湟谷地为中心,熔铸了农耕文化与游牧
光的运用在西方绘画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西方历代画家对光的认识和运用与西方绘画是同步发展的,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对光的体现价值各不相同。通过研究西方画家们对光的
<正> 海洋是生命的源泉。 海洋是生命的舞台。 海洋是地球的特征。 海洋是人类的财富。 海洋是开发的领域。 海洋自古拥抱人类, 让人类更拥抱海洋。 从资源、交通、食品、能
目的探讨Fahr病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与诊断价值。方法分析8例经临床证实的Fahr病的CT、MRI资料,并结合文献讨论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影像学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区、丘脑、
故事讲述活动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变迁而变迁,并呈现新的特征。民间故事作为民众所创造的最重要文学形式,其故事文本必然反映了民众的生活和民众的思想。本文立足于对故事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