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豆素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分布于被子植物中的天然活性成分,研究发现以秦皮乙素为代表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抑制活性,以欧前胡素为代表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通道调节活性。为寻找作用于多靶点的活性香豆素类化学成分,本论文选取富含香豆素类化合物的中药蛇床子(伞形科植物蛇床Cnidium monnieri(L.)Cuss.的干燥成熟果实)、独活(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Angelica pubescens Maxim.f.biserrata Shan et Yuan的干燥根)、白芷(伞形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的干燥根)、补骨脂(豆科植物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的干燥果实)和益母草(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as Houtt.的干燥地上部分)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多靶点活性筛选和物质基础研究。五种中药的正己烷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和70%乙醇提取物的筛选结果表明,蛇床子和独活乙酸乙酯提取物对XO、TRPV1和TRPV3具有抑制作用。采用高速逆流色谱联合制备液相色谱技术从蛇床子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为:花椒毒酚(1)、橙皮内酯水合物(2)、花椒毒素(3)、异茴芹内酯(4)、酸橙素烯醇(5)、香苷内酯(6)、cnidimol A(7)、欧芹酚(8)、欧前胡素(9)、别欧前胡素(10)、蛇床子素(11)、异橙皮内酯(12);采用活性导向分离模式,运用葡聚糖凝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从独活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为:佛手酚(1)、异欧前胡素(2)、蛇床子素(3)、香苷内酯(4)、阿魏酸-对羟基苯乙醇酯(5)、8-(3,3-二甲基环氧乙基甲基)-7-羟基香豆素乙酸酯(6)、欧芹酚(7)、去甲基酸橙素烯醇(8)、欧前胡素(9)、7-去甲基软木花椒素(10)、异茴芹内酯(11)、花椒毒素(12)、补骨脂素(13)、decursidate(14)、咖啡酸甲酯(15)、7-羟基香豆素(16)、5-羟基-6-异戊烯基白芷内酯(17)和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18),其中5-羟基-6-异戊烯基白芷内酯(17)为新化合物,8-(3,3-二甲基环氧乙基甲基)-7-羟基香豆素乙酸酯(6)为新天然产物,并首次归属了8-(3,3-二甲基环氧乙基甲基)-7-羟基香豆素乙酸酯(6)和去甲基酸橙素烯醇(8)的核磁数据。化合物的XO抑制活性筛选结果表明,5-羟基-6-异戊烯基白芷内酯对XO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为81.39±0.17%(200μM);花椒毒酚、花椒毒素、佛手酚、去甲基酸橙素烯醇、补骨脂素和7-羟基香豆素对XO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44.20±0.77%、43.67±1.44%、44.80±0.51%、47.30±0.88%、40.65±0.89%和54.74±0.76%(200μM)。TRP通道调节活性筛选结果表明,蛇床子素对TRPV1和TRPV3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40.20±5.77%和54.07±5.11%(200μM);花椒毒酚、cnidimol A、欧芹酚、别欧前胡素和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对TRPV3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55.12±3.07%、50.54±3.39%、66.43±7.06%、50.59±11.12%和64.22±6.06%(200μM)。本论文首次基于黄嘌呤氧化酶和瞬时受体电位通道多靶点作用研究香豆素类化学成分,为治疗痛风的药物研究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