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多重耐药或广泛耐药病原体的出现,给临床感染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形势非常严峻。因此,研究者们提出了选择性的抗生素替代治疗,其中的光动力抗菌治疗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非传统药物治疗的抗菌新策略。光动力治疗的三个重要要素是光敏剂、光和氧。研究指出光动力治疗对大部分病原体具有显著的杀菌作用,而光敏剂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对光动力抗菌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前期研究提示阳离子型光敏剂对革兰阴性菌抗菌效果更为显著。因此,本研究评价了四-[N-(甲基碘代吗啉基)乙氧基]锌(II)酞菁(MLZnPcI4)、二-(3,5-二(1’,3’-甲基吡啶基丙烷氧基)苯甲氧基)轴向取代硅酞菁(IV)(N1SiPc)、二-(3,5-二(1’,4’-异喹啉基丙烷氧基)苯甲氧基)轴向取代硅(IV)酞菁(N2SiPc)对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光动力杀菌效果,分析了光照时间、光功率密度、光敏剂浓度对光动力治疗效果的影响,探讨了细菌对光敏剂的摄取规律,并对此三种光敏剂的抗菌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最为合适的抗菌光敏剂,为光动力抗菌治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价值。方法:1.将细菌与光敏剂共孵育,然后将其混合液置于暗室进行光照,光照后的混合液进行连续稀释,接种置血琼脂培养基培养18-24h后,计算菌落数,评估光动力效果。2、通过改变光照时间(10,20,30,40,50min或10,20,40min)、光功率密度(637,500,300mwcm-2)、光敏剂的浓度(5μM,2.5μM),探讨光照时间、光功率密度、光敏剂浓度对光敏剂产生的光动力杀菌效果的影响;3、通过改变细菌与光敏剂共孵育的时间(12,24,36,48h),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测定细胞对光敏剂的摄取率,研究细菌对光敏剂的摄取规律。结果:1、MLZnPcI4在光源激发后产生的最大抑菌率达99.96%(p<0.05);N1SiPc在光源激发后产生的最大抑菌率达99.64%(p<0.001);N2SiPc在光源激发后产生的最大抑菌率达99.05%(p=0.002)。2、延长光动力治疗组的光照时间,MLZnPcI4、N1SiPc、N2SiPc被激发后对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产生的光动力杀菌效果增强,不同光照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的MLZnPcI4、N1SiPc、N2SiPc介导的光动力力杀菌效果不同,高浓度组较低浓度组的光动力杀菌效果好,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光功率密度下MLZnPcI4、N1SiPc、N2SiPc介导的光动力杀菌效果不同,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与MLZnPcI4、N1SiPc共孵育24h后,鲍曼不动杆菌对酞菁的摄取率均达到摄取峰值,最大摄取率分别为8.32%、11.43%,各时间点的细菌摄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N2SiPc的摄取于24h达到峰值,最大摄取率为6.17%,各时间点的细菌摄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1)与空白组相比,2.5μmol/LMLZnPcI4、N1SiPc、N2SiPc的细菌存活率分别为94.04%,98.61%,97.49%,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1;0.380;P=0.064);5μmol/LMLZnPcI4、N1SiPc、N2SiPc的细菌存活率分别为91.75%,96.87%,97.77%,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3;P=0.108;P=0.142)。结论:阳离子型酞菁在光源激发后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光动力抗菌效果显著,其介导的光动力抗菌效果与光照时间、光功率密度、光敏剂浓度呈正相关,三种阳离子型酞菁光敏剂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均为低毒性,而MLZnPcI4介导的光动力抗菌活性较N1SiPc,N2SiPc介导的光动力抗菌活性好。光动力抗感染治疗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