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勒《第八交响曲》音乐主题及艺术内涵研究

来源 :西安音乐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ukou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八交响曲》创作于1906-1907年,由两个乐章构成。1910年9月12日在慕尼黑首演,由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1860-1911)本人指挥。这部交响曲严格来说是一部歌唱性质的交响曲,合唱、齐唱、独唱等演唱形式贯穿全曲。第一乐章的歌词文本选自公元9世纪美因茨大主教符拉巴努斯·毛鲁斯所作的拉丁赞美诗《请造物主的圣灵降临》。第二乐章以歌德《浮士德》第二部分终场“山谷”场景的文本为歌词。将该作品置于相关历史语境中,把音乐文本分析与文化阐释(解读)相结合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思路。文本分析是指对《第八交响曲》音乐文字与音乐整体结构的分析。文化解读是在音乐文本分析的基础之上将《第八交响曲》置于其创作的文化语境之中加以理解。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看出:《第八交响曲》完整地表达了马勒的创作原则与理念。根据以上研究思路及方法,论文共分为四章,分别是马勒与《第八交响曲》;社会文化的考察;《第八交响曲》结构及音乐主题分析;《第八交响曲》的艺术内涵。其中,第一章分为马勒的艺术经历与音乐作品的产生两节;第二章从社会文化环境及音乐作品的产生两个部分论述;第三章从歌词文本分析、音乐分析、音乐的统一性三点进行分析;第四章分别从作品为谁而写、音乐的戏剧性、马勒的宗教观三个方面剖析。在结论中,笔者总结了马勒的创作原则与艺术理念,即音乐与戏剧二者之间戏剧是目的,音乐是戏剧发展的手段;音乐与宗教之间,音乐是主体,马勒作品中宗教性质的相关内容是随音乐发展的需要而存在,不能随意添加或删除。
其他文献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在一般将其概括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包括水电、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电动汽车、节能环保、新材料、新
带缝钢板剪力墙以面内弯曲变形为主,具有较高的延性,其抗侧刚度和极限承载力可通过变化开缝参数而实现相对独立地调节,经合理设计可实现屈曲前屈服,使耗能能力显著;另外,墙板只需要通过连接件在上下端与框架梁连接,不会增加框架柱的稳定负担,在抗震设计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因此,利用带缝钢板剪力墙作为耗能元件的自复位结构体系具有较强的研究意义。本文将具备良好延性、抗侧能力及耗能性能的带缝钢板剪力墙与具有复位性能的
目的:研究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特点及其干预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间收治的78例骨科创伤患者研究骨科创伤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
本文的研究主要围绕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评价体系设计,目的是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提供参考。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课程评价提供规范的课程学习评价指标。研究前期,笔者通过问卷、访谈法对赛罕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评价进行了现状调查。结果显示,赛罕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存在评价形式化,对学生的学习和核心素养起不到一个有效的评估作用。评价是多样化的,但对于目前来讲,一些注重
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瘤(I-SFT)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SFT的MRI表现,12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DWI序列扫描后获得ADC图,测量肿瘤实质、瘤周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