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上海民营广播电台行业及其行业团体置于变动的上海历史背景之中,着重考察了不同时段内该行业的发展特征及其行业团体为维护行业生存空间与当局之间所进行的交涉。从行业发展上,上海民营广播电台的开设缘于西方国家对华无线电料的商业倾销,此后该新兴媒体行业又迅速与上海繁盛的演艺市场及商品经济相结合,由零星开设到渐成行业规模。并组织起行业自治团体在时局急剧变幻的形势下,代表业内电台争取行业公益。从政府管制的角度来讲,抗战前南京政府承北洋政府时期民营广播电台发展的既成事实,颁布相关条例审核电台设置,并利用行业社团推行国家政令。抗战后,南京政府对于上海的统治陷于内部的层层矛盾之中,而民营电台同业公会组织则在此复杂的环境之下寻求有限的生存权宜。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结合两次“电信条例”中相关内容分析了第一次面对新生广播事物的北洋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先后在广播事业的职能管理方面所予以的制度性安排,并简要介绍了私营广播电台“合法性”的由来。第二章思索了南京政府当局在民营广播硬件设置与软件素材方面的政策要求,及交通部与“中广处”就民营广播电台管理上的制度性分工。第三章考察了上海民营广播电台同业公会组织的形成过程与组织特点,着重记叙了1935年至1937年间该组织为维护行业生存于政府的数次交涉。第四章则概述了抗日战争时同业公会的分化及战后上海民营广播行业复业的曲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