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石器时代的墓葬随葬品中,石质工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甘青地区的史前墓葬中,作为随葬品的石质工具是个较为活跃的因素,研究它的变化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葬俗所反映的社会存在的认识。而目前在整个甘青地区史前时期时空范围内,对随葬石质工具的研究还较少。本文试图从随葬石质工具的种类组合、数量比例、形制特点等方面入手,通过数据直观展现石质工具的变化特点。尝试利用在地图中划分分布范围的方式,凸显在各考古学文化时期、各区域的随葬习俗特点。找出随葬石质工具传统在这一地区的出现、壮大以及衰落的全过程,初步断定这一葬俗是在半山——马厂类型时期的乐都和民和两地的墓葬中产生,并在此成为该葬俗的中心,进而不断向周围施加影响。形成了一个较大的随葬石质工具葬俗分布圈,还在河西走廊等地区形成了随葬细石器的地方风格。进入齐家文化时期后受到了其他葬俗的冲击,分布范围大为缩小,各区域保持随葬石质工具的传统情况有所不同。步入青铜时代后,甘青地区的随葬石质工具传统趋于消逝,只在个别地区似乎有所保留和复兴。这些变化所产生的原因应当是多方面的,既有外来族群带来的征服与融合,也有族群自身内部的调整。本文尝试着从自然资源、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