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江油田罗228区长8油藏剩余油主控因素研究

来源 :西安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u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研究区罗228油藏表现为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和剩余油高度分散的特征,但研究发现储层内仍富集有大量的剩余油。在普遍高含水油田开发过程中寻找含水率相对较低的剩余油富集区,继续保持油田的稳产,这是油田开发地质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论文通过地层划分对比与构造特征研究、沉积微相研究、单砂体的精细刻画、储层特征及其非均质性研究、测井二次解释和水淹层解释等地质研究,并结合静动态资料分析,最终完成研究区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剩余油分布规律的主要控制因素有微构造、沉积微相展布特征、单砂体注采对应关系、储层非均质性及水淹程度的高低。并取得如下认识:
  1.罗228区长81砂层组可划分为长811、长812、长813三个小层,长812小层进一步细分为长8121、长8122两个单砂层,通过分析各小层构造特征,发现构造对油藏的控制作用整体较弱。罗228区长8储层属于超低渗储层,层内非均质性属于中等—较强级别;整体以反韵律为主,有助于减缓剖面吸水不均效应;层间非均质性较强,隔层厚度大、分布范围广。
  2.罗228区长8油藏单砂体垂向接触关系可分为分离式、叠加式和切叠式,整体以切叠式为主;单砂体侧向接触关系有孤立式、对接式及侧切式。水淹层测井解释结果以中低水淹为主,水淹程度受裂缝、物性和砂体结构的综合影响。
  3.罗228区长8油藏表现出地层能量低、注采压差大等特征;含水率平面分布不均衡,受裂缝影响中部、西南部高含水问题较为突出,侧向井见水时间、含水率普遍大于主向井。油藏整体属于调和递减,造成递减的主要原因是油井裂缝性水淹。
  4.罗228区长8油藏平面上井网控制充分,剩余油在井间以环状、团块状富集。纵向上剩余油在长8121-1单砂层组储量最大,占比43.5%。平面上剩余油滞留模式主要为井网不完善区的剩余油连片滞留、孔隙渗流区的剩余油环状富集和裂缝控制区的剩余油条带状或团块状富集。纵向上剩余油形成机制主要为纵向非均质性引起的水驱不均匀、单砂体接触界面造成连通性变差和裂缝沿水线突进形成未水洗区。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图像信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所以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Content Based Image Retrieval,CBIR)就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内容。CBIR直接利用图像底层视觉特征,如颜色、纹理、形状等作为检索特征,利用这些特征描述图像内容并建立索引,进行图像的相似性匹配,输出特征相似的图像作为检索结果。该方法不但解决了人工描述的主观性、工作量大等问题,且具有自动化、智能化等
学位
城市的公共空间是一个城市精神面貌的的体现,具有文化历史的城市其公共空间是城市地域文化的表达,在塑造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形成独特地域城市精神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中主要包括有建筑物、道路、广场、绿地以及其他环境设备要素等,本文主要探讨其中的城市广场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济发展水平提升显著,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现代城市生活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城市广场的休闲功能逐渐显现出来,作为居民休息的重要场
学位
如园位于长春园外环景区的东南隅,始建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嘉庆十六年(1811年)大规模重修,道光年间局部整修,咸丰十年(1860年)毁于兵火,变为废墟。经过2011年一次考古勘探与2012年、2017年二次考古发掘,遗址大部分显露于地面,现未采取保护与展示措施。如园是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后写仿江宁(南京)瞻园而建,是典型的人工平地山水园。如园规仿瞻园的格局与意境,采用“对景”与“借景”的设
学位
随着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全球冰川、湖泊在过去的几十年发生了明显变化,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青藏高原作为中低纬度冰川、湖泊分布的密集区域,已经受到各国学者高度关注.由于青藏高原的冰川、湖泊大都处于海拔甚高的偏远地区,环境恶劣,难以开展大范围、长时期的实地监测工作.有效利用遥感数据监测高原冰川湖泊变化是当前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高空间分辨率的卫星数据不断应用到科学研究
学位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12月27日,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文件正式版正式公布,北斗导航业务正式为亚太区域用户提供无源定位、导航及授时服务;预计到2020年左右,BDS将完成全球组网并为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授时与短报文通信一体式服务。  导航卫星的轨道产品是保障导航系统可
该论文对SO/ZrO固体酸催化剂进行了研究. 首先制备出催化剂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其次分别利用脉冲色谱法和连续流动色谱法考察了催化剂在正戊烷异构反应中的初活性及持续活性;最后针对催化剂的迅速失活情况,在催化剂中添加少量金属,试图改善催化活性. 在SO/ZrO中添加少量金属Ni得到的催化剂稳定活性有很大改善;加入La的催化剂活性有所降低.但反应选择性转好,稳定性增强.在红外光谱检测结果表明前者结构基
学位
通过离子共聚法合成了一种含伯胺基的高分子矣合物,将此高分子聚合物刮制在聚砜膜上,进行了一系列处理后,得到聚乙烯胺-聚砜(PVAm-PS)复合膜,此膜对CO表现出了很好的选择透过性,这是由于伯胺基可以与CO分子在膜内的被输送速度,即伯胺基在膜内充当了传递CO的载体.这种载体是固定在高分子 的,所以是一种固定载体膜,它与文献上所见的其它的固定载体膜相比,表现出了高的多的透过率和选择性系数.对制膜过程
该文合成了HMZSM-5(M=Ga,In,Al,B,Fe)杂原子分子筛,并用连续流动固定床微型反应器评价了其担载MoO后催化甲烷无氧芳构化性能,着重对MoO/HBZSM-5催化剂进行了详细考察;通过XRD、IR、SEM、NH-TPD、TG、DTA等手段对分子筛及催化剂结构、分子筛表面形貌、分子筛酸性及 反应后催化剂的积炭行为进行了研究,同时对甲烷无氧芳构化活性进行了关联,得出结论.
学位
枣园探区长6储层致密,物性差、非均质性强,为了定性、定量分析各种成岩作用与油气成藏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先对岩心观察、沉积构造的描述,综合利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包裹体测温等多种分析手段。在对研究区盆地模拟的基础上,恢复了储层岩性致密史及油气成藏充注史,在对储层各成岩阶段孔隙演化的定量分析,探讨了致密砂岩成岩—成藏耦合关系。  研究区长6岩性为粉砂岩、暗色泥质砂岩为主,并且油页岩
学位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逐步深入,对复杂地下构造的高精度处理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VSP技术以其高信噪比、高分辨率,能够识别精细构造的优势,成为实现复杂构造精准成像的有力技术。传统VSP成像方法将多次波视为干扰波,但一阶表面多次波在地下传播时可以实现一次反射波无法到达阴影区的照明,携带更多精细地下构造信息。因此,开展VSP一阶表面多次波与反射波联合成像方法研究对提高地下构造成像质量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