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麻子为亚麻科亚麻属植物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的种子,亦称大胡麻、胡麻仁,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其味甘、性平,具润燥、祛风等功效。临床主要用于皮肤瘙痒、麻风、眩晕、便秘等[2]。通过溶剂提取及反复硅胶柱色谱、氧化铝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反复重结晶等手段,从亚麻子95%乙醇提取物的水解液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及文献报道,鉴定了其中6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腺嘌呤核苷(adenosine,1)、4-β-D-葡萄糖基-香豆酸乙酯(4-β-D-Glucopyranosylcoumaric acid ethyl ester,2)、裂环异落叶松脂素双糖苷(secoisolariciresinol diglucoside,3)、草棉黄素-3,8-O-双葡萄糖苷(herbacetin 3,8-O-diglucoside,4)、反式芥子酸(trans-sinapic acid,5),胡萝卜苷(daucosterol,6)。其中化合物1、2为首次从亚麻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综合文献报道,结合论文工作,对亚麻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杨梅树皮是杨梅科杨梅属植物杨梅[Myrica rubra(Lour.)Sieb. et Zucc.]的树皮、根皮或根。杨梅树原产于中国东南各省和云贵高原,栽培历史悠久,是中国特色果树。杨梅树皮味苦、性温,具有散瘀止血、止痛之功效,民间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骨折、痢疾、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牙痛等。通过溶剂提取及反复硅胶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反复重结晶等手段,从杨梅树皮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及文献报道,鉴定了其中16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它们分别是:白蔹素(ampelopsin,1)、水杨酸(salicylic acid,2)、没食子酸(gallic acid,3)、杨梅素(myricetin,4)、杨梅苷(myricitrin,5)、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6]、β-谷甾醇(β-sitosterol,7)、胡萝卜苷(daucosterol, 8)、Myricaborin A (9)、杨梅醇(myricanol,10)、杨梅醇5-O-β-D-(6’-O-没食子酰基)-吡喃葡萄糖苷[myricanol 5-O-β-D-(6’-O-galloyl)-glucopyanoside,11]、蒲公英萜醇(taraxerol,12)、熊果酸(ursolic acid,13)、丁香酸(syringic acid,14)、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n-butyl-β-D-fructopyranoside,15),正丁基-α-L-吡喃鼠李糖苷(n-butyl-α-L-rhamnopyranoside,16)。其中化合物9和16为两个新化合物,化合物1、2、14、15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根据论文工作,并参考文献数据报道,对二芳基庚烷类化合物的波谱规律进行了总结和综述。综合文献报道,结合论文工作,对杨梅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