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究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通路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致大鼠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PMVECs)通透性变化中的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为进一步探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No.8177008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通路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致大鼠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PMVECs)通透性变化中的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为进一步探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发病机制以及寻找新的潜在治疗靶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通过CD34相关抗原、VIII因子相关抗原免疫荧光实验鉴定体外分离培养的细胞是否为大鼠PMVECs(rat 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PMVECs);2、通过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分析鉴定RPMVECs上IQ结构域GTP酶激活蛋白(IQGAPs)三种不同亚型的分布及表达含量有何不同;3、分别配制不同浓度的LPS(0、0.1、1、10、100μg/ml)作用于RPMVECs不同的时间(0、1、3、6、12、24h),然后用Western-blot法检测其IQGAP1的表达含量变化;4、配制10μg/ml浓度的LPS作用于RPMVECs 12h,用Western-blot法检测p-FAK以及FAK的蛋白表达含量变化;PF-573228刺激RPMVECs 30min后,再用LPS刺激RPMVECs 12h,用Western-blot法检测IQGAP1及FAK、p-FAK的蛋白表达含量变化;5、通过免疫组化比较LPS刺激组与FAK抑制剂PF228+LPS组处理RPMVECs后,RPMVECs上骨架蛋白F-actin的不同变化;6、建立体外Transwell细胞单层模型,配置不同工作浓度的LPS溶液(0、0.1、1、10、100μg/ml),诱导RPMVECs不同时间后(0、1、3、6、12、24h)后,测量跨内皮细胞电阻(Trans-epithelium electrical resistant,TER)值的变化;再分别设立对照组、LPS组以及PF228+LPS组,测量RPMVECs的电阻值变化。结果1、体外成功分离、培养RPMVECs,CD34和Ⅷ因子免疫组化鉴定后证实所培养细胞为RPMVECs;2、免疫荧光结果提示:IQGAP1主要位于细胞和质膜连接处;IQGAP2主要位于质膜和囊泡;而IQGAP3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仁。荧光半定量结果提示IQGAP1的表达含量最高,其次是IQGAP3,IQGAP2的表达含量则最低;3、LPS处理RPMVECs后结果提示:IQGAP1的表达量分别随着LPS的浓度和时间梯度的上升而上升,即10μg/ml的LPS刺激RPMVECs 12h后表达含量最高;4、LPS诱导RPMVECs 12h后,IQGAP1和p-FAK的蛋白表达含量均明显上升,FAK表达含量无明显变化;10μMPF228刺激RPMVECs 30min后,再用LPS刺激RPMVECs 12h,IQGAP1和p-FAK表达含量均明显下降,FAK表达含量无明显变化;5、对照组可见F-actin呈细丝状沿着RPMVECs长轴均匀排列,并且大部分位于胞膜内侧胞浆内;LPS处理组可见F-actin排列杂乱无章,部分F-actin聚集为粗大应力纤维;而在PF228+LPS处理组,F-actin较LPS组排列杂乱程度有所改善,粗大应力纤维明显较少,但IQGAP1的表达较LPS组亦有所较少;6、10μg/ml LPS作用RPMVECs第12h,TER值最小,RPMVECs单层通透性最大。在不同处理组中,对照组RPMVECs的TER值随着时间基本稳定不变;LPS诱导RPMVECs组TER随着时间逐渐下降,至12h到底最低值,此后维持至24h;PF228+LPS处理RPMVECs组TER随着时间亦逐渐下降,至12h到达最低值,且PF228+LPS组TER始终高于LPS组且低于对照组。结论LPS可以引起RPMVECs高通透性以及高表达IQGAP1和p-FAK,从而导致RPMVECs屏障功能受损,抑制FAK信号通路可以改善LPS对RPMVECs屏障的致损效应。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早期确诊MPE有助于指导精准治疗方案的制定,目前临床上常规使用的经典肿瘤生物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及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单独作为依据诊断肺癌时,性能尚不充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目的探讨抗Carp抗体在RA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抗Carp抗体在RA病情活动性及骨与关节损伤评估方面的预测价值。方法我们选取2017年6月到2020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RA患者173名作为病例组,同时在体检中心选取健康志愿者142名为健康对照组。调查RA患者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BMI、身高、吸烟情况、病程、是否同时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记录各项临床及实验室
目的:本研究主要通过观察甲状腺结节患者甲状腺细胞中子宫球蛋白相关蛋白1(UGRP1)的表达,探讨其与甲状腺结节性质、功能及BRAFV600E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选取131例以甲状腺结节为主诉拟行结节穿刺细胞学检查的患者,记录每例患者甲状腺功能、抗体水平及甲状腺结节超声特征等临床资料,根据细针穿刺细胞学结果结合临床资料分为甲状腺结节组(47例)、桥本甲状腺炎组(38例)、甲状腺癌组(46例),取良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率(Monocyte to lymphocyte ratio,ML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59例,依据Gensini
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多个系统,其中,以神经精神系统受累常见,且为其主要的死因之一。在过去的50年里,研究显示神经精神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增加,且大多数NPSLE(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NPSLE)发生于SLE发
背景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以反复发作和缓解为特点,难诊断,难治疗,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IBD传统诊断方法依赖于临床表现、内镜、影像学和病理结果的综合分析,诊断方法复杂繁琐,耗时较长,价格昂贵,且包含有创操作,不易被患者所接受。临床工作中亟需便捷、敏感、高效的方法来辅助IBD诊断。对IBD相关血清学抗体的研究中发现,一些容易获得的,客观的血清学抗体有助于IBD的早期
目的:调查肺癌患者中肌肉减少症的发生率,分析其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情绪状况、营养风险、生命质量等临床预后的影响,为肺癌患者临床预后的整体改善提供依据。方法:本次研究方法为横断面研究。收集肺癌住院患者共87例,采用人体成份分析仪测量四肢肌肉量,根据AWGSOP诊断标准将其分为肌肉减少症组46例,无肌肉减少症组41例,患者营养风险的评价采用NRS2002,患者的情绪状况的评价采用HADS,患者生命质量的
以海棠为基砧,以SH40、冀砧1号、冀砧2号和2号作中间砧的鲁丽苹果幼树为试材,研究了4种中间砧对其生长、产量、果实品质和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砧穗组合的树高、干径、枝展随着树龄的增长而升高,其中冀砧2号中间砧树高增长量、中间砧干径最大;SH40中间砧树高增长量次之,枝展较大。冀砧2号中间砧树主枝数最多,为28.3个;2号中间砧树短枝比率最高,为75%。4个砧穗组合均是2020年开始有一定产
目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多以肠道受累为主的非特异性炎性疾病,临床上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随着环境恶化、饮食结构西方化、抗生素滥用以及生活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IBD患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
中国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资源是中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清洁、高效的转化和利用煤炭资源是现阶段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因此,开展煤的物性评价指标和热解产物预测研究,完善煤炭物性评价体系,提高煤炭热解产物预测精度,对中国煤炭资源的清洁转化与增值利用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论文以陕西、内蒙、新疆三地区的典型煤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扫描电镜(SEM)、固态13C核磁共振(N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