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死伦理分析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wusuowei2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意在以科技的发展为依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安乐死现象给予伦理学和哲学的分析,同时讨论其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第一部分是对安乐死现象的综述,首先探讨了安乐死的历史由来,随后介绍了目前安乐死在国外及国内的现状。安乐死一直没有一个统一定义,这使相关讨论无法在同一标准、同一前提下进行,为了建立一个真正的对话语境,本文在分析通行概念基础上,给出了一个新的定义并从哲学层面上给予了进一步的界定,其要点是:病人自愿,目的是维护患者尊严减少患者痛苦,其实质是缩短死亡进程。从哲学角度看,死亡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病人在生理状况下降到临界点之后,死亡也就不可避免,实际是完成了生死过程中的第一个质变,安乐死仅仅是缩短死亡进程。笔者认为安乐死属于自然死亡,死因是疾病或其他自然原因。其次分析了不同标准下安乐死的分类情况:主动、被动、自愿、非自愿等。最后对目前学界对安乐死的主要观点和态度进行综述。 第二部分是对安乐死的伦理分析并尝试对一些伦理矛盾给出解决方案。对安乐死的评价涉及到生命伦理、医学伦理和社会伦理三方面,因此对安乐死的分析也主要从三方面加以展开。首先是对生命本质依据实体基质与性质功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科学地认识,把人看作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生理生命是载体,社会生命才是人最本质的部分,人最重要的功能是有意识的能动部分,因此丧失意识功能的植物人、脑死亡病人已经不再具备人的本质属性,对他们实施被动安乐死不存在伦理障碍。籍此,笔者建议在扬弃以往对生命现象认识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生死观,要点是注重生命质量,尊重人的自主权和发展权。在医学伦理层面上,“救生扶死”的传统医德与安乐死“施死”的矛盾比较突出,笔者建议首先更新对医学目的的认识,然后本着人道主义和尊重患者自主权的精神,重构医患关系伦理。传统“孝”文化是安乐死推行的最大阻力,“孝”道往往给家属带来极大的压力,因此,文章分析了“孝”文化的历史源流,提出还“孝”以本来面目,以重视生前幸福和安详辞世为“孝”之真正内涵的观
其他文献
目前学界在研究翻译本体论时普遍预设了翻译本体的存在,并认为翻译本体论就是对翻译本体的研究。追本溯源,从本体(Being)的两个意思,即"是"和"是者"来看,翻译本体都是一个伪
<正>原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也称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上以上肢远端的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为特点,可伴有头部、口面部或声音震颤,30%~50%的ET
施工企业的信用评价是公路行业信用体系的核心。现行公路施工企业信用评价多是商业银行以防范信贷风险为目的而进行的,指标设置偏重于衡量企业财务状况。根据公路施工企业经
美国一直是歧视性贸易政策的带头者,是“自愿出口限制”、“有秩序销售安排”等“灰色区域”的积极实施者,是世界上反倾销措施最早和最大的使用者,是区域性贸易协定的积极发
为澄清南水北调东线南四湖湖鲚种群的地理亲缘关系,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基于26项形态特征参数比较研究了4个水域的鲚(Coilia ectenes)种群之间的形态差异。检视南四湖
<正>阴阳学说对中医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阴阳平衡的观念历来受到高度重视。但是,阴阳又永恒地处于不平衡的运动状态,并以不平衡运动方式维持着动态的平衡。人体的生命活动
目的通过对ICU患者常见心理问题的调查和具体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ICU病房可行的护理办法,减少重症患者的心理问题。方法对我院100例ICU患者进行两次心理问题的调查,两次间隔7
UBF (GenBank注册名:UBF fl-AF294842)基因来源于本室人胎肝cDNA文库大规模测序的EST库(HA2180),经进一步测序获得。根据该基因核苷酸序列的5’-端有高比例GC特征,在起始密码
<正>副教授,江西吉安人,1999年7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设计专业和无锡轻工大学(今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学习产品造型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
本文对国内关于股权结构是否影响企业价值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近年国内的实证研究并不能证明股权结构对企业价值有显著影响,而这里的股权结构主要指产权意义上的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