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及开颅夹闭术预后的危险因素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ang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与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相关的危险因素,以期评估未破裂后交通动脉瘤的破裂风险,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干预;分析已破裂的后交通动脉瘤患者行开颅夹闭术后的预后情况,以期找出导致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从而为临床工作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第一部分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相关的临床因素及形态学因素选取我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典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共80例。按照动脉瘤破裂与否分为破裂组与未破裂组;统计破裂组与未破裂组患者的样本量、性别、年龄、有无高血压病史、有无动脉粥样硬化病史、有无吸烟史及动脉瘤家族史;应用Philips DICOM Viewer 3.0软件测量破裂组与未破裂组患者的头颅DSA影像资料,以获得后交通动脉瘤及其载瘤血管的相关形态学参数,并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其他形态学参数;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第二部分影响后交通动脉瘤开颅夹闭术预后的相关因素针对上述破裂组患者(均已在我院神经外科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及开颅夹闭术)进行术后2周随访,按照术后格拉斯哥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即评分≥9分为预后良好组,≤8分为预后不良组;计算患者术前颅内血肿量及术后颅内血肿清除率;统计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术前Hunt and Hess分级Ⅱ+Ⅲ例数(n)、术前平均颅内血肿量(ml)、术中平均动脉瘤区域操作时间(min)(即从暴露后交通动脉瘤开始到动脉瘤夹闭完成所花费的时间)、术后平均血肿清除率(%)、术后去骨瓣减压术例数(n)以及术后肺部感染例数(n);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第一部分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相关的临床因素及形态学因素1.患者基本情况与临床资料统计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后交通动脉瘤患者80例,其中,男性32例(40.0%),女性48例(60.0%),年龄在38岁至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95±11.22岁;破裂组共54例(67.5%),未破裂组共26例(32.5%)。破裂组动脉粥样硬化病史的构成比(72.2%)显著高于未破裂组(34.6%)(P=0.001);动脉粥样硬化病史(OR=0.204,P=0.002,95%CI:0.075,0.556)是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后交通动脉瘤形态学参数统计结果:破裂组颈内动脉C4段直径(即C4直径,下同)(37.22±14.81)显著大于未破裂组(31.07±7.29)(P=0.031);破裂组C5直径(37.67±13.90)显著大于未破裂组(29.31±8.47)(P=0.004);破裂组C6直径(30.04±10.72)显著大于未破裂组(24.09±5.96)(P=0.006);破裂组C7直径(25.92±8.06)显著大于未破裂组(21.79±5.05)(P=0.033);破裂组C6/PCoA角(102.23°±13.14°)显著大于未破裂组(92.22°±12.81°)(P=0.005);破裂组瘤颈直径(31.18±7.40)显著大于未破裂组(27.16±5.48)(P=0.018);破裂组瘤颈直径/PCoA直径(1.29±0.32)显著大于未破裂组(1.06±0.30)(P=0.008);破裂组后交通动脉瘤入射角(120.71°±18.18°)显著大于未破裂组(108.82°±16.98°)(P=0.014);破裂组球形动脉瘤构成比(38.9%)显著小于未破裂组(65.4%)(P=0.026);C7段直径增大(OR=0.707,P=0.008)、C6/PCoA角增大(OR=0.911,P=0.022)、瘤颈直径/PCoA直径增大(OR=0.026,P=0.023)、后交通动脉瘤入射角增大(OR=0.916,P=0.037)、球形动脉瘤比例减小(OR=0.029,P=0.002)均是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第二部分影响后交通动脉瘤开颅夹闭术预后的相关因素本研究共纳入破裂组患者54例,其中,男性21例(38.9%),女性33例(61.1%),年龄在38岁至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06±11.48岁。预后良好组共41例(其中术前Hunt and Hess分级Ⅱ级19例,Ⅲ级16例,Ⅳ级6例,Ⅴ级0例),预后不良组13例(其中术前Hunt and Hess分级Ⅱ级4例,Ⅲ级3例,Ⅳ级2例,Ⅴ级4例)。预后良好组患者术前Hunt and Hess分级Ⅱ+Ⅲ例数构成比(85.4%)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53.8%)(P=0.017);预后良好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例数构成比(43.9%)显著低于于预后不良组(76.9%)(P=0.038);预后良好组患者术前平均血肿量(ml)(40.10±10.88)显著低于于预后不良组(51.54±6.91)(P=0.001);预后良好组患者平均血肿清除率(%)(95.12±3.81)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91.00±5.72)(P=0.004);患者术前颅内血肿量增大(OR=1.168,P=0.018,95%CI:1.027,1.327)是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组患者开颅夹闭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第一部分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相关的临床因素及形态学因素动脉粥样硬化病史(OR=0.204,P=0.002,95%CI:0.075,0.556)是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7段直径增大(OR=0.707,P=0.008)、C6/PCoA角增大(OR=0.911,P=0.022)、瘤颈直径/PCoA直径增大(OR=0.026,P=0.023)、后交通动脉瘤入射角增大(OR=0.916,P=0.037)、球形动脉瘤比例减小(OR=0.029,P=0.002)均是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第二部分影响后交通动脉瘤开颅夹闭术预后的相关因素患者术前颅内血肿量增大(OR=1.168,P=0.018,95%CI:1.027,1.327)是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组患者开颅夹闭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对直线电机电磁机构部分进行磁场计算,阐述磁场的分布状况,并在此基础上,计算直线电机的电磁吸力,对磁场计算与磁路计算作了比较分析。
文章介绍了PLC控制系统中对模拟信号进行中值平均滤波处理,并给出了一种数字滤波程序的设计方法。
文章介绍了开设卫生检验及检疫技术专业的社会背景,探讨了湖北职院开设卫生检验及检疫技术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该专业市场前景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专业建设构想.
为了预防和有效地解决高校学生中的突发事件,高校办公室应充分发挥其承上启下、协调左右、联系内外的职能,牵头建立应对学生突发事件的立体防护网,确立事前预案,建立事后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