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惠金融体系的完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小额信贷是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解决农民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是农村工作的重点。自从小额信贷技术、模式被引入中国以来,通过正规金融机构、非正规金融机构的推广,已经在中国农村被广泛认可,其在消除贫困、提高农民收入方面的作用也被人们肯定。自初创以来,小额信贷在发展过程中涌现了许多成功的案例,比如孟加拉格莱珉银行、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等等。我国在发展本土小额信贷业务上能从这些成熟案例中汲取经验。自实施以来,在改善低收入群体生活质量方面,我国的农户小额信贷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当前还存在着小额信贷供给需求不均衡的问题,影响着小额信贷在提高农民收入上的作用。由此可见,研究农户小额信贷的供需问题对建设普惠金融体系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进行介绍,并对国内外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第二部分对相关理论介绍,重点介绍小额信贷理论、普惠金融理论、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对农户信贷的相关主体和特征进行分析,并分析当前的供给需求均衡情况,运用戈德史密斯金融-经济理论测算农村的信贷资金需求,从贷款数量和贷款结构两方面分析农户小额信贷失衡的现状;第四部分分析小额信贷供给需求失衡的原因,从成本收益、农村资金外流、信贷供给、农户信贷需求四个角度分析失衡的原因;第五部分分析了台湾地区的农业信用保证制度和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的小额信贷运营模式,通过对这两个成熟的发展模式的分析得出可以借鉴的经验;第六部分就如何实现农户小额信贷的均衡发展提出建议,包括引导农村资金回流、推广土地权益抵押贷款、创新供给、建立信用保证体系,在普惠金融体系内推广涉农保险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