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江南地区自中古以来就逐渐成为华夏的人文渊薮,尤其在明清两代,商贾辐辏,人文荟萃。然而明清鼎革之际,江南却遭受了严重的战火侵扰。尤其是清军南下之时,为了保全性命或者躲避新朝征召,许多文人选择从繁华的城市避入乡村,从而在一定时间内形成了文人从城市向乡间的空间移动。这种流动趋向的影响波及范围较广,从时间范围上看,主要发生在明末、甲申、乙酉、丙戌等重要历史节点。从空间范围上看,州府、县城、市镇等多个层级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南地区自中古以来就逐渐成为华夏的人文渊薮,尤其在明清两代,商贾辐辏,人文荟萃。然而明清鼎革之际,江南却遭受了严重的战火侵扰。尤其是清军南下之时,为了保全性命或者躲避新朝征召,许多文人选择从繁华的城市避入乡村,从而在一定时间内形成了文人从城市向乡间的空间移动。这种流动趋向的影响波及范围较广,从时间范围上看,主要发生在明末、甲申、乙酉、丙戌等重要历史节点。从空间范围上看,州府、县城、市镇等多个层级都有文人向乡间的移动趋势。从文人的流向方向上看,有乡镇、乡村、乡野等不同的选择。随着文人居住环境的改变,他们的日常生活与文学创作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表现在日常的行为习惯上,既有对过去生活的延续与留恋,也有背弃与疏离,呈现出复杂甚至矛盾的状态。有的文人依旧会追求风雅、结社集会、游山玩水;也有的选择闭门不出、不问世事、隐居终老。从文人的诗歌创作上来看,村居文人数量的激增促进了乡村诗歌创作的繁荣。国破君亡的苦楚与黎民流离的惨状虽然冲击着他们的内心世界,却也给他们的创作提供了灵感与素材。表现在文学面貌上,就形成了两种迥然的意趣:一种是以浓烈的入世情节,反映当时社会现实;另一种相对豁达的出世思想,将自己置身于时事之外。这两种不同的诗歌旨趣并不是完全矛盾对立的,时常会随时间空间的转变共同显露在文人的作品集中。另一方面,许多栖居乡野的文人创作属于地域小传统下的成果。相较于清初江南主流诗坛,村居文人在实际创作过程中也保有一定的自主性与独立性。所以研究清初江南文人在乡间的生活状态与诗歌作品,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私人生活领域的细节面貌以及文学创作的心路历程,从而探知清初诗坛的整体风貌。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海马兴奋抑制平衡在AD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变化特点,以及有氧运动调节AD模型海马突触自身稳态、增强其突触可塑性的可能机制,为有氧运动预防或延缓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一定的实验室依据。 研究方法:(1)2月龄AD模型小鼠(APP/PS1/tau,120只)随机分为2月龄安静组(2MAS,40只)、增龄安静组(6MAS,40只)和有氧运动组(6MAE,40只)。同月龄C57B
从1976年中国女排再次组建国家队到刚落幕的2018年世锦赛,女排姑娘每一次征战都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国家和人民殷切期盼要求中国女排必须长久地保持竞技优势,努力在重大赛事中摘金夺冠。但是从中国女排42年成绩动态变化中发现:女排参加三大赛成绩变化波动大,不平滑态势不利于中国女排持续地健康发展,探究中国女排大赛成绩变化的影响因素,为中国女排持续发展谏言献策。本研究以中国女排三大赛事成绩变化为切入点,通
自成功获得2022冬奥会主办权以来,中国滑雪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随着滑雪市场的不断壮大,不同区域滑雪目的地呈现出明显的竞争张力。京津冀作为2022冬奥赛事的举办地,显现出强劲的后发优势,在这一背景下,笔者尝试以京津冀区域为研究范畴,以滑雪目的地竞争力为研究对象,结合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应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专家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数理统计法对京津冀滑雪目的地展开
研究目的:Apelin能够调节骨骼肌能量代谢,其机制尚不清楚,而AMPK是否参与该调节作用仍存争议。有氧运动能够改善机体代谢,在有氧运动中,AMPK在apelin调节骨骼肌能量代谢中的作用,有待探究。本研究试图通过离体和在体实验,探讨AMPK在apelin调节骨骼肌能量代谢中的作用,以及有氧运动对其影响。 研究方法:(1)采用apelin敲除(KO)和野生鼠(WT)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Colum
词汇教学在语言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词汇教学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语言教学的效果。由此可以看出,词汇在语言教学与学习中都十分重要。随着中国经济实力、政治实力以及全球影响力的日益增长,全球掀起“汉语热”。汉语学习的教材《汉语教程》以及评定汉语水平的HSK考试随之出现。但是《汉语教程》中的汉语词汇与新HSK大纲中的词汇存在较大差异,极大地影响了汉语学习者的HSK考试的成绩,因此,本文将《汉语教程》
“伦理”是指一系列指导行为的观念,是从概念角度上对道德现象的哲学思考。母亲叙事,是女性叙事的重要方面,母亲叙事伦理,是作家基于叙事的主题寻找女性话语的言说途径,是作家对历史的反思,对女性生命体验的思考。在中国文学史的脉络中,母亲叙事的传统由来已久。20世纪,随着外国文学思潮译介和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母亲叙事的叙事伦理呈现出新的质素和可供探讨的空间。本文选取八、九十年代部分作家的母亲叙事作品作为讨论
日本现代作家太宰治(1909-1948)是日本战后无赖派文学的代表作家。他在短短十五年的创作生涯中,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有“昭和文学不灭金字塔”之美誉。其中篇小说《斜阳》发表后,甚至还产生了“斜阳族”这一流行语。太宰治的小说表现了战后个体的消极、彷徨与堕落,反映了个体普遍面临的精神危机。他的作品中的抗争精神至今仍有强大的吸引力。太宰治始终在挖掘、批判并抵触现实社会的丑恶、人性的虚伪和人心的险恶
小说和它的电影改编,虽然向读者展示了同一个故事,但是其所形成的文本世界却并不一样。这种不同,是小说和电影在文本中对叙事策略的不同选择导致的结果。以往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具体的改编现象的研究,跳出具体的改编现象,从理论层面论述这一问题的研究较少。本文试图走出具体的改编现象,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以叙事学为方法,结合具体的改编案例,即小说《达洛维夫人》和《时时刻刻》的相关改编,探讨故事从小说改编至电
《经典释文》是唐吴县(今苏州)人陆德明所撰一部为《周易》等经典注音释义的音义书。该书“摘字为音”,目的是正音正义,方便人们理解经文和注文。因此在《释文》中,常用异读字的注释就显得非常重要。为了缩小体例、精简注文,《释文》对常用异读字常读音(即如字音)多不出注,以注异读音、明引申假借义为主。但是,书中不乏将常用异读字的常读音注“如字”的例子,这种注音必然是有原因的。而《释文》在流传和使用的过程中,多
屠格涅夫是19世纪中期俄国“西欧派”的代表,他的“西欧派”思想值得关注。本文主要以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烟》为切入点,围绕《烟》本身所折射出的“西欧派”因素,以及当时的重要思想家赫尔岑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烟》所展开的相关争论,试图揭示屠格涅夫“西欧派”思想的真实面貌。 本文还关注了屠格涅夫的“西欧派”思想在国内外所产生的深远广泛的影响力。对俄国而言,屠格涅夫以西欧为标尺,在其客观冷静的现实主义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