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光晶格中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超流特性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derdog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稀薄气体中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实验实现,开启了物理研究的新时代。作为一个纯净,高度可控的量子系统,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BEC)可以用来研究量子力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本论文利用平均场理论,研究二维光晶格中BEC的超流性与周期性的相互影响。   对光格子BEC系统的研究,可以基于两个不同视角。第一个视角,将系统视为一个周期系统,凝聚体的影响表现在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引入,它会对线性系统的性质产生修正。另一个视角,认为系统首先是超流系统,光格子被看作外加的周期扰动。这个扰动会对超流动力学产生影响。过去的研究表明,在一维光晶格BEC系统,当非线性足够强时,在带边会出现环状的非线性能带结构。这种结构,预示着绝热性的.破坏,可以理解是超流带来的影响。同时,超流体的破坏机制,会出现新的形式。它源于某些声子模式随时间的指数增长,被称为动力学不稳定。动力学不稳定的出现,是周期势介入的结果。在对超流性的破坏方面,它具有比朗道不稳定更小的时间尺度。   我们将研究对象从一维扩大到了二维,研究维度对上述图像的修正。我们分别研究了二维方格子和六角格子的非线性能带。对于方格子系统,当非线性足够强,我们发现在布里渊区边上,会出现管状的能带结构,而在布里渊角上,会出现封闭的具有四重对称的能带结构。前者可以视为是一维环状结构的直接推广,而后者,则是维度效应。六角格子的结果则更令人惊奇。我们发现,任意小的非线性,就能完全破坏Dirac点周围的能带拓扑。在K点附近会出现三个相互交叉的管状结构,同时线性Dirac点变成一个闭合的环。这个性质,直接暗示了六角格子中紧束缚近似的失效。即,根据通常的方法构造的紧束缚模型,不能完全描述系统在Dirac点附近的性质。其次,它也暗示了任意小的非线性都可以导致绝热性的破坏,这在Landau-Zener动力学中会产生可观测的效应。   我们还研究了二维方格子BEC系统的超流稳定性并得到了不同参数之下的相图。我们发现,当晶格势比较弱的时候,朗道不稳定性与方向无关。这是因为,朗道不稳定是由长波激发所引起,因此,它对晶格的细节形状不敏感。我们基于流体力学的分析,得出了朗道不稳定的普适判据。对于动力学不稳定性,无论晶格强弱如何,它都是与方向有关的。从物理上理解,这是因为动力学不稳定是由短波激发引起的,因此与晶格细节相关。对于六角格子,我们发现K点附近的布洛赫态在晶格势很强时都具有动力学不稳定性。但是在紧束缚模型中,这些布洛赫态却是动力学稳定的。这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了紧束缚模型不适用于六角格子玻色系统。   本论文的具体结构如下。第一章,我们简单介绍BEC以及光格子系统。第二章,我们对已有的一维系统的结论做一个综述。第三章,我们给出二维方格子系统Bloch态稳定性的研究。第四章是对二维方格子系统非线性能谱的研究。第五章,针对六角格子中的BEC,我们给出了细致的分析。
其他文献
鉴于海面及海面上方一定距离的目标的复合电磁散射特性的研究在海洋微波遥感、海上目标识别和监测以及海面监测等领域的普遍应用。本文主要使用一种混合方法对一维海面与二维
NH3是大气中重要的含氮碱性气体,近年来,大气NH3造成的能见度下降、酸沉降以及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等问题普遍引起人们的关注,开展对大气NH3的准确监测对于污染控制和预警显得尤
目的:   研究小鼠全脑及全身重离子辐射诱导的大脑急性损伤生物学效应及发生机制,并观察自由基清除剂褪黑激素(Mel)在重离子放射脑损伤中的防护作用,探讨其损伤保护机理。 
多核子体系中核子-核子之间的关联作用,使得多核子体系基态下的核子动量分布出现了不同于无相互作用的费米气体,即在基态时核多体系统动量费米面下出现了核子态的未占满(空穴),
学位
量子点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低维量子结构,由于其内在的丰富物理内涵而广受关注。几个量子点在空间相互靠近并发生耦合可以形成耦合量子点。与单量子点相比
学位
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的研究,是目前从整体上窥探细胞行为,研究蛋白质如何通过相互作用体现生命功能的重要手段。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完成和各种人类后基因组计划的实
核物质不可压缩系数是描述核物质状态方程的主要物理量之一,反映了核物质压缩的难易程度。目前,核物质不可压缩系数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并得到了一些重要的结果。一方面,核
Ag(Ⅱ)基化合物因其与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有许多相似之处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论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α-和β-K2AgF4、KAgF3以及AgSO4的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