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潮流为泰国等海外华文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学界和业界相应的研究也日益丰富多样,而这些研究却鲜有媒介地理学视角。本文以媒介地理学为理论依据,从媒介地理学视角探析以《星暹日报》为代表的泰国华文报纸,角度新颖,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性。 论文从媒介地理学中的时间、地方、景观、尺度、受众等维度展开深入分析,通过分析呈现以《星暹日报》为代表的泰国华文报纸的地域特色,并分析其深层次的社会和文化因素,从而进一步探究其优势、问题和发展路径,对《星暹日报》以及泰国华文报纸乃至海外华文媒体的发展具有现实指导和借鉴意义。 论文量化研究与质化分析相结合,进行数据统计并结合描述性分析,同时采用内容分析法、文本分析法、个案研究法、对比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星暹日报》的“时间性”、“地方性”、景观社会、尺度范围、受众互动五个方面。在“时间性”的分析中发现报纸对时间表达法的融合、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时间建构以及对时效性、时宜性、时代感的追求;“地方”视角的分析中发现报纸语言的地方感、色彩的地域性,以及对地方感双重性的体现;“景观”维度分析中发现报纸对政治景观、经济景观、旅游景观、故乡景观等各种社会景观的不同呈现;“尺度”视角的分析中发现报纸报道的地区尺度范围、中国新闻的内容尺度等;“受众”维度分析了报纸的受众意识、侨社新闻与华人华侨的关系、文教周刊与新人口新移民的联系,从而探析报纸与受众的互动关系。 在研究分析《星暹日报》的基础上,论文对其优势、不足及发展路径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如何在融入当地社会文化的同时传承中华文明,并且寻找到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富有地域特色的传播方式。希望通过《星暹日报》“窥斑见豹”,对泰国华文报纸乃至海外华文报纸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现实指导。 笔者曾作为汉语教师志愿者在泰国工作生活近一年,对当地文化具有切身的体验和更为本土化的理解,有助于论文研究的开展。加之悉心观察,收集资料,对当地媒体的分析更为全面和深入。 当然,由于论文所选样本和个人研究能力的限制,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选取数量有限,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呈现主要研究对象《星暹日报》的全貌,同时在数据分析过程中也难免存在一些误差。此外,由于研究条件限制,只选取了《星暹日报》为研究对象,由此推及泰国华文报纸,会存在一定的偏差,无法准确呈现泰国华文报纸的全貌和个中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