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由于“三农”问题的复杂性和农业的弱质性,各国普遍采取支持和保护政策,对“三农”实施保护的关键是资金投人,其中信贷投入是重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成立以来,主要从事粮棉油收购资金的封闭管理,对贯彻国家农业产业政策、维护粮食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粮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发行支农领域得到拓展,农发行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如何解决业务发展中的方向和策略问题,找准农发行支持“三农”的业务发展模式及路径,是农发行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本论文首先总结了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基本理论,阐述了农业政策性银行的涵义、特征、功能及理论基础。其次,结合国内农业政策性金融实践,详细分析了农发行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讨论农发行服务业务发展的动因、优势和制约因素。第三,通过与农村金融机构的对比研究,运用加权平均竞争优势评估、SWOT矩阵分析等分析方法,提出了农发行业务发展的模式和策略。第四,按照“政策性——开发性——商业性”的金融深化顺序,从积极拓展政策性业务、稳步推进农业开发性业务和多元化发展商业性业务等方面,指出了农发行支持“三农”的业务发展路径。最后,从发展定位、立法与监管、资金来源、政策扶持、体制机制、风险管控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以促进农发行自身盈利能力及管理水平的提升,增加对“三农”的有效信贷投入,提高支农效率,达到既发挥政策职能作用、又实现自身持续高效发展的双重目标。本研究有助于解决农发行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指导农发行增强服务“三农”功能、实现自身持续高效发展的路径选择具有一定参考意义,对加大农发行加大支持“三农”信贷投入,提高支农效率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