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实施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观察“调神利咽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探讨“调神利咽”组方在针灸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中的优效性。方法:本研究收入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共70例,均来源于广东省中医院神经科、针灸科的住院病人。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合格的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调神利咽针刺组)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调神利咽针刺组)主穴取百会、神庭、印堂、上廉泉、风池、天柱、完骨;辅穴取金津、玉液、列缺、照海及咽后壁点刺,施予相应的补泻手法,留针20min。对照组(常规针刺组)主穴取廉泉、风池、完骨、翳风、内关、水沟、通里,辅穴取金津、玉液及咽后壁点刺,施予相应的补泻手法后留针20min。两组患者均在基础治疗方案(包括基础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两组每天针灸1次,每周治疗6天,进行2周,治疗9次及以上者进入统计分析。主要评价指标为标准吞咽功能评价法(SSA),次要评价指标为洼田饮水试验,微型营养评价法(MNA)以及依据患者意愿进行电视透视X线吞咽造影检查(VFSS)。观察时点为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每次评定由固定评价者进行评价,且评价者不知具体的分组。结果:1.本研究为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治疗前患者的年龄、性别、中医证型、西医诊断、既往中风及治疗情况、治疗前吞咽功能及营养状态等均随着随机化均衡于两组之中,具有可比性。2.两组改善吞咽功能疗效的组间比较:治疗结束时,治疗组SSA评分(21.700±3.097)明显低于对照组(23.450±3.247),P=0.009<0.05,提示治疗组对中风后吞咽功能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时,作为次要评价指标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在治疗组中降低的比例高于对照组,但P=0.043较为接近0.05,结果不具稳定性,考虑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3.两组改善营养状况的疗效的组间比较:治疗结束时,治疗组MNA评分(23.273±3.357)明显高于对照组(21.069±3.560),P=0.015<0.05;MNA营养评级也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26<0.05)。提示“调神利咽针刺法”治疗对改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状态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且比常规针刺法见效更快。结论:“调神利咽针刺法”改善吞咽功能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并且对提高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水平疗效也优于常规针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