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环境地质状况及其系统状态评判体系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bour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农业文明的兴盛与发展是人类农事活动不断扩大它对农业地质环境要素占有的数量和占有程度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由人类农事活动和农业地质环境共同构成的农业环境地质系统也处在不断膨胀、内涵持续丰富的状态下,研究农业环境地质系统的构成、状态特征以及演化规律的科学就是农业环境地质学。 一切农业环境地质问题,包括水资源匮乏、土壤侵蚀、土地沙化与盐渍化,以及农业地质灾害等均是农业环境地质系统中的两大子系统——人类农事活动子系统与农业地质环境子系统间不能协调共进的结果。从性质上分,农业环境地质问题可分为因人类农业开发过程中遭遇到不利的地质变异时产生的原生农业环境地质问题和因人类的不当农业行为诱使原有隐含未发或新生的不良地质现象发生的人为(次生)农业环境地质问题。某一区域农业环境地质系统的自然演化过程往往是从原始的自然状态向人工系统状态最终向混沌状态的变化过程。这一过程存在两个分界,第一个是农业地质环境要素被人类农事活动依据其农事适宜性合理利用,系统趋于耗散稳定的阈值点,第二个则是区域农业地质环境要素被人类农事活动过度扰动,系统趋于崩溃和步入难以预知的混沌状态的极限容量阈值点。 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北方农业文明的发祥地。论文将其农业环境地质系统的历史发展过程划分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及西汉、隋唐、宋辽西夏金、元明以及清与民国这七个时期,回顾了各个历史时期本区农牧业的发展概况,分析了相应的农业环境地质状况演变特点。研究认为,本区农业环境地质系统的发展因循的是从自然条件下的稳定系统状态到半人工和人工条件下的耗散稳定系统状态的路线。此过程中系统以频数日益增大、类型日益复杂的农业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作为正向反馈的方式,系统状态越来越逼近其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的某一阈限值。 论文提出以信息熵理论来表征这一状态变化过程的方法。基本思路是:对于黄土高原地区这样一个具有明确地理范围的区域来说,其农业地质环境的要素及要素中的具体构成类别在选定划分方案后就是固定的。人类农事活动扩张的实质是不断增加其对要素种类、要素中具体构成类型的种类以及各类型比例的占用程度过程。农事活动进占到相对容量较大的类型或对其占用比例较高时,产生的各类农业环境地质问题较少,农业环境地质状况表现良好;而占用到相对容量较小的类型或其占用比例较高时,则易产生各类农业环境地质问题,农业环境地质系统状态恶化。由此,黄土高原农业环境地质系统的状态变化完全可以由人类农事活动(以农牧业区的分布状况为指标)对农业地质环境要素及其构成类型的进占程度来描述。进占程度实质又是在一定时期内农牧区的分布中各农业地质环境要素的具体构成类型分占的面积比例,这样,经典信息熵定义就找到了完全适用的条件。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环境地质状况及其系统状态评判体系研究 为使嫡值的计算与各要素中不同类型对农牧业生产的不同作用相符合,以农牧业的适宜性为目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要素中各构成类别的权数ai,由此,确定了各要素信息嫡新的表达式及各要素的第一、第二分界点闭限嫡值求算公式。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论文选择黄土高原地区七个历史时期的农牧业分布图作为基本资料,将该区的十个地质环境要素纳入农业环境地质系统中,将其类别分布图与上述农牧业分布图进行叠加量测,结果代入要素系统嫡计算公式,求得了十个农业地质环境要素在各个历史时期中的系统嫡,对每个历史时期的这十个嫡值求算术平均值就获得了该历史时期黄土高原地区总的农业环境地质系统嫡。引入本区历史时期干早(表征农业水资源匾乏)、黄河决溢(表征土壤侵蚀)、沙尘(表征土地沙化)和地震(表征农业地质灾害)频数作为验证资料。结果发现,各类农业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频率与所得农业环境地质系统墒具有基本一致的历史演变趋势。表明农业环境地质系统嫡的计算思想和结果都是正确的,农业环境地质系统嫡能够概括地反映区域农业环境地质系统的状态。 在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环境地质系统嫡历史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嫡差作为判定本区农业环境地质系统状态的依据,并由此初步构建了农业环境地质系统状态评判与分级的评判体系。该体系以评判区域的尺度大小作为前导,按农业制图的基本规范和要求,设计了各尺度区域评判中应采用的不同的农业地质环境要素指标,并对评判的原则和程度进行了探讨。为进一步验证信息嫡理论在黄土高原地区区域农业环境地质系统状态研究中的可行性,论证评判体系构建的正确性,论文以陕西省黄土高原地区七大行政区域为例,对其农环地系统现状进行了评判分级,结果与农业人口人均耕地指标的对照表明,相关程度较高,评判结果符合实际。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环境地质问题的应对策略,认为加强农业环境地质状况调查工作,加强农业与地质学科工作者的联系,建立农业开发前的地质影响评价程序等都是防治本区各类农业环境地质问题的根本要求。同时,迫切需要建立起专门的农业环境地质?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以悬浮态TiO2光催化体系为基础,对水中DBPs的重要先质——腐殖酸进行了光催化氧化研究。探讨了光催化氧化降解腐殖酸的规律,考察了催化剂投加量、腐殖酸溶液初始浓度、初
TA16合金和TA19合金是我国近年来开发的新型钛合金,用于某工程的核心设备制造,合金间的连接主要为焊接方式。在高温高压水及水蒸气环境中焊接接头存在焊接应力、焊接缺陷、温度
书院,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文化教育组织模式,历时几千年,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荆州地区作为荆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明清时期的书院教育对荆楚文化的发展产
目的 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herpetic stromal keratitis,HSK)是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HSV-1)感染角膜引起的一种由CD44+T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性疾病。
速效性肥料施入土壤后虽然养分可以直接为作物吸收利用,但肥效持续时间短,一次施用容易伤害作物;另外,未被作物吸收利用的养分容易发生淋溶、挥发、固定等损失,影响肥效,污染环境。
目的:单端孢霉烯族毒素是一组结构相似的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明显的毒性效应。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 DON)又名呕吐毒素(vomitoxin VT),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其结
现有微表处技术指南中微表处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存在一些技术缺陷,影响了微表处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提出在“图解法”确定的最佳乳化沥青用量范围内,采用低温弯曲试验峰值
质量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生产水平、管理水平和文化水平,产品质量的提高,意味着经济效益的提高。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正经历着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市场竞争也
和谐社会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模式,有其丰富的科学内涵:它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基础的社会;它是以人与人和谐为核心的社会;它是以人与社会和谐为目标的社会;它是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即生命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