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诗歌研究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llet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位政治家,张之洞的一生颇多可圈可点之处;而作为一位诗人,他的诗歌成就也是不容抹煞的。张之洞的一生充满劳绩,也充满诗意,诗歌不是其人生的附属品,而是其一生诗意光华的凝聚和迸发,反映了他的情感世界和心路历程。作为一位“儒臣”,他的儒家思想也体现在诗学主张中,即调和两端、独守中正。他对文学的基本态度、对文与质的理解、对诗人主体条件的要求、对“清真雅正”风格的宗尚以及对“宋意入唐格”的境界的追求,都呈现出“允执厥中”的特点。他的诗作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其诗歌不是空灵的“无我”之作,而是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主体性,投射着他的情绪、立场和志向,也投射着那个时代的某些面影。正因此,他的诗歌大多具有一种浓厚的人文情怀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彰显着他非同一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诗风雅正畅达,厚重博宽,体现了一位封建正统士人的美学观和价值观。  本文意在探讨诗歌在张之洞一生中的重要意义,呈现其诗歌的大致概况,挖掘其诗歌在思想与艺术方面的价值,探讨诗歌与时代、与作者身份的联系,从而把握、理解张之洞诗歌在近代文化转型时期、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价值和地位。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在介绍张之洞一生的主要经历之外,力图呈现其人生中诗性的光芒;第二章通过张之洞的各类著述,透视和归纳其诗学主张;第三章对张之洞张诗歌作分类概述,并列出其数篇集外诗作;第四章探讨张之洞诗歌的特征。此外,本文附有张之洞年谱简编,在呈现张之洞的行迹、大事而外,对其部分诗作也作了编年。
其他文献
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如何影响广告、媒体及相关领域。Shelly Palmer Shelly Palmer,风险投资家、Palmer Group首席执行官,著有电子书《数据驱动的思维》(2016年由Digital Living
增强党的意识是执政党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这是新时期执政党有效施政、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也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不辱施政使命的需要。  党的意识,是共产党员对党的性质、宗旨、历史使命,以及党的纲领和任务的自觉性认识,是党员政治觉悟和党性的集中体现。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增强党的意识,提高党性修养,不断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自觉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总书记的这一重
文学批评史研究,不应该仅仅表现为文学思想史研究。考察文学批评的文体,有助于揭示文学批评的时代特征。  延安文学批评的文体,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构成。一是“寄生式”,即在非文
CCMT2018第十届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日前在上海盛大举办.琳琅满目的展品是一场新产品的大餐,又是一场新技术的盛宴.其中,智能技术便是其中最为亮眼的一道.rn本届展会传达出的
期刊
在1917-1949年间的中国现代文学中,有一个现象特别值得注意,这就是描写异国生活和异国人的作品。其中,描写朝鲜和朝鲜人的作品(包括部分内容写到朝鲜人的作品)占有相当的位置和一
东汉末期至西晋统一这段历史时期内,风衰俗怨,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混乱状态。文学家族却在这乱世之中成长起来,呈现出勃勃的生机。  文学家族,肇始于西汉,在汉末至魏晋时期渐兴至
叶广芩在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的中国文坛上,一直是一道独具魅力的文学景象。叶广芩的作品不多,但因她始终坚持对传统文化的展现、对生态保护的关注,思考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意义、思
本文以清代白话语料《歧路灯》的人称代词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害中人称代词的形式和使用情沉,探讨了这些人称代词所表现出的地域特点,并通过与现代宝丰方言的人称代词系统的对比,揭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南宋中期人才兴盛,国家稳定,经济繁荣,国力上升,士气振作,呈现出中兴风貌。而散文以它独有的议论精神、理性精神、写实精神比诗、词更深刻、更广泛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时代精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