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生态系统服务是连接自然系统与人类社会的桥梁,是提升人类福祉、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心内容。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作用,最终会影响自身福祉的变化。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和生态建设区,由于特殊的地貌环境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突出。作为黄河中游核心区,其生态流转和福祉改善对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深刻剖析黄土高原生态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系统服务是连接自然系统与人类社会的桥梁,是提升人类福祉、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心内容。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作用,最终会影响自身福祉的变化。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和生态建设区,由于特殊的地貌环境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突出。作为黄河中游核心区,其生态流转和福祉改善对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深刻剖析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转与居民福祉关系,对促进自身甚至整个流域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使用遥感和统计年鉴等多源数据,采用多种生态模型,量化了黄土高原2000~2018年土壤保持、固碳(NPP)和产水服务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进一步结合断裂点和场强模型,探究了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转量的演变规律。同时,构建了黄土高原居民福祉数据集,基于空间制图等方法揭示了各指标发展变化趋势。最后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剖析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转与居民福祉相互关系,确定其耦合度、协调度的发展阶段,以期为黄土高原未来生态保护与福祉改善的协调发展、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2000~2018年黄土高原土壤保持、固碳和产水服务空间分布具有异质性,整体上呈西北低、东南高的分布格局。土壤保持量呈缓慢增长的趋势(速率为1.33t·km-2·a-1),高值区(>80 t·km-2·a-1)集中分布在陕西省中部和山西省地区;固碳量表现为显著增长的趋势(速率为6.32 g C·m-2·a-1),高值区(>800 g C·m-2·a-1)集中分布在陕西省中部子午岭林区和河南省地区;产水量表现为缓慢增长的趋势(速率为1.77mm·a-1),高值区(>400 mm)集中分布在陕西省关中一带、河南省和山西省东部地区。自然因子是驱动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坡度是土壤保持时空分异的主导因子,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和降水是固碳和产水服务时空分异的主导因子。(2)2000~2018年黄土高原综合福祉呈增长趋势(速率为0.42),其中高福祉区表现尤为明显,2018年除西北部分地区外,其余地区均提升至高福祉区。各地级市福祉指标均表现出不断增长的空间异质性:a.健康指数呈较显著增长的趋势(速率为0.48),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陕西省北部、甘肃省(庆阳市和白银市)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增长尤为明显;b.教育指数呈缓慢增长的趋势(速率为0.23),增长区域集中分布在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和东部山西省;c.收入指数呈显著增长的趋势(速率为0.89),仅甘肃省南部地区增长缓慢;d.民生指数呈缓慢增长的趋势(速率为0.38),增长区域集中分布在青海省(海东市和海南州)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e.可持续发展指数呈缓慢增长的趋势(速率为0.21),山西省(吕梁市)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增长较为明显。(3)2000~2018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流转量依次为:固碳服务>产水服务>土壤保持服务。在时间尺度上,由于受生态恢复和治理程度的影响,2000~2010年流转量变化较稳定,2010年后生态系统服务流转量实现显著增长;在空间尺度上,生态系统服务流转量呈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陕西省北部(榆林市和延安市)和甘肃省(庆阳市)的流转量较高,低流转量集中分布在河南省地区。(4)2000~2018年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转与居民福祉处于高耦合、低协调的发展阶段,其中耦合度减少区域呈缩减趋势、增加区域呈扩张趋势,高水平耦合度始终占主导地位;耦合协调度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整体仍处于失调衰退和过渡调和阶段,2018年仅西安市和庆阳市达到勉强协调发展阶段。因此,未来黄土高原实现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转与居民福祉协调发展的目标依旧任重而道远。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资源短缺、环境破坏等问题日益严峻,车辆队列能耗优化控制技术在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等方面展现出明显的优势,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车辆队列控制受到车辆队列通信拓扑结构、车辆动力学模型等实际因素的限制,进而对车辆队列的节能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从优化控制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车辆队列控制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限制条件,设计不同情况下面向能耗优化的车辆队列控制算法,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发展迅速,国民车辆保有量与驾驶员数量大幅增加随之带来了层出不穷的交通安全问题。研究表明大部分交通安全问题的发生与驾驶员的驾驶行为有直接关系,不安全的异常驾驶行为可能引发交通事故,甚至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如何有效的识别车辆异常驾驶行为、辅助驾驶员安全驾驶成为交通领域新兴的研究热点。得益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车辆海量轨迹信息的采集已不是难事,轨迹信息中包含着丰富的驾驶行为特征与潜
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是国家生物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近年来,全球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数量快速增长和监管能力不匹配问题凸显,实验室泄露和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加上严重危害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发突发传染病威胁形势日益严峻,如何规划建设和管理好我国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已涉及国家安全。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目前国内外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现状和问题,探究未来加强我国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关键任务和亟需应对的挑
电网需求变化的源头之一是建筑空调用电的季节性波动,近些年夏季极端天气的频繁发生,空调用电快速增长,使得电力峰谷差加大。同时,可再生能源一般都具有随机特性,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也会影响电力系统稳定性,加深电力供需矛盾。而需求响应(Demand Response,DR)是一种削减高峰负荷,维护电网稳定性,缓解可再生能源消纳的有效手段。空调(Heating Ventilation Air-Condition
高效精准的国门生物安全风险防控事关国家生物安全大局,目前国门生物安全风险的规制理念、法律规制和管理体制等方面难以有效回应实践中突出紧迫的现实需求。鉴于此,有必要从防止外来物种入侵、进出境疫情防控、人类遗传资源非法出境、防范生物恐怖袭击四个向度出发,在考察规制理念、法律规制现状和管理体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国情与生物安全风险特征,进而提出我国国门生物安全风险规制理念、法律体系和管理体制的优化路
公路施工中,“事后检测”施工质量控制模式致使业主、监理等人无法及时发现施工质量不达标区域,严重制约了公路施工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利用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对机械化施工装备的工作参数实时采集、传输与动态分析,可实现施工质量的“过程监控”,极大提高了道路施工过程的动态管理水平。路面压实作业是公路建设的关键环节,通过智能压实系统实时监测路面压实机械作业参数,对路面压实质量进行过程监控,可及时发现压实质量不合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承诺要“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进一步地,在交通运输领域中,《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也指出要加快交通绿色低碳发展,尽早实现交通运输碳排放的达峰状态。然而当前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依然处于日益增长的恶化趋势,且随着机动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这一趋势可能还将持续加剧。在这样的背景下,交通运输行业的碳
目前卫星摄影测量和激光测高是人类获取地球信息的重要手段,在数字摄影测量过程中通常采用控制点来保障卫星影像的定位精度,但是我国很多地区外业测控困难,难以获取准确可靠的外业控制点,这导致有些困难测区的精度不能够达到测绘应用的精度标准。因此,在没有地面控制点的条件下如何提高卫星影像定位精度受到大家的深入研究。多数研究者使用基准数据,如高分辨率、高精度的数据、多源数据、开源DEM等数据用作辅助数据来提高卫
防撞系统作为汽车安全领域内的重要内容,拓展其应用范围以及增强其可靠性在提高汽车安全性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数量方面的意义重大。随着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Vehicle to Everything,V2X)快速的迭代更新,智能网联化逐渐成为汽车领域新的发展趋势。基于此背景,本文针对不同场景下防撞应用需求的不同,研究并设计智能网联汽车协同防撞系统。首先,基于模块化思想设计协同防撞系统整体框架,包括数据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