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与现实需要愈来愈迫切的领域。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环境刺激的多样化、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人际关系日益紧张复杂化、生活节奏迅速加快、贫富差距显著拉大……这一切都不同程度地加重了大学生的心理负荷,使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大学生作为思想最活跃、感受最灵敏、对自己的期望很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不强的一个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更受着极大的威胁和考验。因此,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才兼备、情智并重、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高等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基于本人多年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入手,以深入的实证和科学的分析来了解大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分析均以最新的理论与研究为依据,而非随意的经验之谈或泛泛地引用别人的观点。全文共分四部分:一、心理健康的涵义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了解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概念,结合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心理健康的理解,确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二、大学生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了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用 UPI 量表(大学生人格问卷)、SCL—90(症状自评量表)等测试,对我院 2000 级—2004 级工、管、文、艺术四大类,15 个系,22 个专业的 8684 名本科学生(其中男生 6205 名,女生 2479名)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其目的是要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及早发现和矫治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三、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到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个体发展过程中的家庭环境、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也有个体发展过程中自身主观的因素。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应采取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建设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互助协会;搞好大学生心理普查和心理咨询;把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等一些必要的对策,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