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采用柠檬酸络合-有机模板分解法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原子比(La+Co/La+Co+Ce)的La-Co-Ce-O复合氧化物,该制备方法以柠檬酸为络合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r)为模板剂,具有在酸性介质中制备含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可溶性均相金属氧化物溶液和在碱性介质中沉淀该均相混合物以及水热处理的优点。对制得的复合氧化物进行了BET、XRD、XPS、H2-TPR、O2-TPD(O)以及Co-K边EXAFS多种测试表征。BET结果表明,制得的复合氧化物在500oC焙烧后仍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十分均匀的孔径分布(孔径主要集中在3739A的介孔范围); H2-TPR、O2-TPD(O)结果表明,样品具有很高的氧传递能力。XRD、XPS以及Co-K边EXAFS测试结果表明,样品中各组分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钴物相主要为高分散的Co3O4纳米微晶,与浸渍法相比,该方法制得的样品具有更高的组分分散度和更小的晶粒度(1241nm)。CO氧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法制得的样品比传统浸渍法制得的样品起燃温度(T50)降低约40oC,样品的氧化活性与活性相Co3O4的多少及其晶粒度、比表面积并不呈顺变关系,样品中CeO2的氧传递能力及表面La、Ce、Co原子配比是决定CO氧化活性的关键因素,当样品表面La、Co和Ce的原子百分数较接近时,具有最佳的催化协同效应。C3H8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样品具有较好的烃类氧化活性,比表面积是影响烃类氧化活性的主要原因。对原子为0.5的样品进行了抗烧结和抗硫中毒考察,表明该样品具有较好的抗烧结和抗硫中毒能力。2、采用浸渍法和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对γ-Al2O3进行了改性,然后负载钴做为活性组分制得系列催化剂。用BET、XRD、TPR、XPS及Co-K边EXAFS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详细的结构表征,并对样品的CO氧化性能进行了评价,比较了不同改性方法和La2O3含量对于催化剂结构和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改性后制得的催化剂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La2O3的添加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CeO2和Co3O4的分散性,使用溶胶-凝胶法改性后制得的催化剂中CeO2晶粒尺寸只有浸渍法的一半左右。CO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比浸渍法明显优越,La的加入对活性有较大影响,随着La2O3含量的增加,氧化活性逐渐升高,至La2O3/Al2O3为5%(重量百分数)时,催化剂活性最好,再增加La2O3含量,活性反而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