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一些企业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或环境污染事故、进行虚假宣传、生产劣质产品等,给利益相关者带来了重大损失。企业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行为已不再是发生在单一行业里单一公司的偶然事件,相反的,存在于各行各业,甚至愈演愈烈,理论界称其为企业社会责任缺失(Corporate Social Irresponsibility,简称CSI)。这些企业对社会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会损害社会可持续发展,由此产生的利益相关者的不满、质疑甚至对立情绪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诱因。虽然监管机构在逐渐完善相关政策,各学科也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这些事件作了研究,仍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将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作为独立研究主题至今仍然较少被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与企业社会责任是相关而又独立的研究主题,二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存在着本质区别。社会责任缺失是企业的负外部性,企业将本应自己承担的成本转嫁给利益相关者,在制度或契约不完全的情况下又很难被发现,甚至在被披露后也不会受到足够的惩罚。其有意或无意地被忽略,致使多年来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和实践并未阻止甚至减少企业对社会的不负责任行为。企业是否应该做“好事”的“社会责任”是有争议的,不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并不意味着就是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承担社会责任是没有界限的,而发生社会责任缺失则因为法律的存在而存在明确界限。后者会侵犯利益相关者权益,做“坏事”的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才是最急需研究的。企业作为营利组织,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社会责任缺失必然有深层次的财务方面的影响和原因。如果想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本质,只有对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经济后果进行深层次研究,分析企业的得失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相关问题。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盈余管理、财务绩效和资本成本相关文献,厘清主流观点和经验证据。其次在分析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及其与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联系和区别的基础上,界定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概念,列举其概念所涵盖的行为,然后进行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度量,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指数,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信息披露情况进行分析,而后分别界定了盈余管理、财务绩效和资本成本的定义。再次运用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深入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影响机理。在后续实证检验部分中,选择深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逐渐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经济后果。实证研究发现:当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缺失情况越严重,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会变得更严重,一般不会同时使用真实项目盈余管理和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但会在不同情况下交替使用盈余管理的方法。所以在进行盈余管理的监管时,对于社会责任缺失企业要进行更加严格地监管。所以当社会责任缺失事件发生时,企业盈余管理也会出现严重问题,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应该对其财务报告进行合理质疑。同时,社会责任缺失企业将其成本转嫁给社会,能使主营业务成本降低,并使期间费用和营业外支出等增加,总营业成本最终增加,同时净资产收益率下降。从股东财富角度看,社会责任缺失情况越严重,企业财务绩效的实际情况越差。社会责任缺失情况越严重的企业,其权益资本成本和债务资本成本都会随之升高。投资者和债权人都对企业发生的事件比较关注,当发生社会责任缺失时,企业财务风险会升高,使投资者提高其期望报酬率,也使债权人会因此增加资金的使用代价,从而导致整个企业的融资成本显著增加。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1)将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作为独立的研究主题,系统分析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建立适用于中国上市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指数,完善了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理论研究和数据,为进一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2)现有文献中针对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经济后果研究多使用规范研究或进行经济学分析,本文针对相关的理论分析进行实证检验,从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经济后果角度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对盈余管理、财务绩效、资本成本等问题的影响,有利于丰富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研究文献,拓宽了盈余管理、财务绩效、资本成本研究的角度,并积累了基于中国制度背景的经验研究;(3)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监管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情况提供了经验证据,为监管机构提供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