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有经济掌握国民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居支柱地位,起着关键和主导作用,为巩固、发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了生产关系基础,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改变了我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促进了我国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改革开放前,我国国有经济战线太长,布局不合理,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存在高度集中、管得过死、企业缺乏经营自主权等弊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探索期(1978年---1992年)、突破期(1992---2002年)、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期(2002年---至今)三个阶段。这三十多年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不断增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成效已显现;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布局有所改善。但是改革的任务仍未全部完成,还有很多问题包括一些难度很大的问题有待解决:现代企业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仍不尽合理;垄断行业改革难度很大;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和损害职工权益的问题;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有待改进等。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首先,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充分发挥工人群众的力量。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就坚持国有企业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维护国有企业的公有制性质;坚持按劳分配,守住劳动者当家作主的阵地;选择合理适当的经营形式;保证企业管理体制的科学性;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维护工人群众的主人翁地位而呐喊;此外,工人群众要加强自身队伍的建设。其次,进一步深化垄断行业国有企业改革。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协同性,实施精细化改革;推进产权多元化,深化产权改革与重组;推进产业组织结构合理化,实施业务结构重组;加快监管体系改革步伐,推进行业健康发展。再次,推进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建立与完善。为此我们要续优化股权结构,推进股权多元化;进一步完善内部治理机制,规范内部治理机构运行健全外部治理机制,加快培育外部竞争环境。最后,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要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监督体系;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国资委的功能;进一步推进“分类监管”的国有资产管理思路;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