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接受无干扰素的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案的HCV-1b慢性感染患者在治疗过程中HCV特异性T细胞应答是否可以重建。方法:本实验从两个丙型肝炎直接抗病毒治疗临床药物试验中总共招募了20个HCV-1b慢性感染患者。其中9个初治患者来自临床试验“AI447-114”:daclatasvir联合asunaprevir的24周无干扰素疗法。其余来自临床试验“M13-767”:paritaprevir,ritonavir,ombitasvir合剂联合dasabuvir的12周无干扰素疗法,其中部分患者曾接受过传统干扰素(IFN)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跟踪检测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转氨酶水平和病毒载量,同时收集病人外周血样本,并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使用总共376条覆盖HCV-1b全长序列的多肽刺激PBMCs,再通过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测定法来检测在无干扰素的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过程中HCV特异性IFN-γ的分泌情况。结果:两个临床试验中所有患者的丙肝病毒定量在治疗第1周急速下降,绝大多数患者在治疗第4周以后低于检测下限,只有1个患者在治疗第16周以后发生病毒学突破。随着病毒定量的变化,两个临床试验中大多数患者的ALT和AST水平在治疗第1周后也急速下降,第2周后基本恢复至正常范围。两个临床试验患者分泌的丙肝病毒特异性IFN-γ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都保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并且在各个时间点之间没有显示出较大的变化。结论:HCV-1b慢性感染患者在经过无干扰素的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后,即使病毒得到快速清除,早期丙肝病毒特异性T细胞应答亦不能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