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外科手术治疗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合并静脉瘤栓的患者时,因为肿瘤血供极其丰富,术中往往出血较多。既往有报道称术前肾动脉栓塞术可用于减少该类患者术中出血以及手术时间。本文将探讨对于该类患者,在肾切除和瘤栓取出术前行即刻肾动脉栓塞术(instant renal artery embolism,I-RAE)的临床意义。资料和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立医院泌尿外科于2012年1月至201 9年1月期间收治的54例行根治性肾切除联合瘤栓取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24例患者手术前接受即刻肾动脉栓塞(I-RAE)治疗(手术开始前 3小时之内),即栓塞组,30例患者仅行手术治疗,即非栓塞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特征(性别、年龄、BMI、肿瘤侧别、肿瘤最大径、临床分期、瘤栓分级、心功能及麻醉分级等),以及围术期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围术期血红蛋白(HGB)差值、输血要求、术后住院时间、ICU监护时间、术后停引流管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相关手术参数,并对比术后病理结果和随访生存情况差异。使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分析多因素对该类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4名患者,栓塞组与非栓塞组在一般特征(性别、年龄、BMI、肿瘤侧别、临床分期、瘤栓分级、心功能及麻醉分级)无统计学差异。栓塞组的平均失血量明显低于非栓塞组(596±321ml vs 827±347ml;p=0.015),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GB)差值,栓塞组17.79±16.08g/L,对比非栓塞组30.47±18.77g/L,p=0.010。非栓塞组患者输血的可能性更大(红细胞单位,4U比6U,p=0.026;血浆容量,200ml对400ml,p=0.018)。栓塞组肿瘤的平均最大直径明显大于非栓塞组(11.0±3.5cm vs 8.0±2.7cm,p=0.001)。根据 MAYO Clinic 瘤栓分级系统对54例患者的静脉瘤栓水平进行分级:栓塞组对比非栓塞组,0级瘤栓14例(6 vs 8),Ⅰ级瘤栓16例(9 vs 7),Ⅱ级瘤栓15例(6 vs 9),Ⅲ级瘤栓6例(2 vs 4),Ⅳ级瘤栓3例(1 vs 2),p=0.83。两组患者在手术方式、手术时间、ICU监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停引流管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病理结果及病理分级上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在患者的预后方面,通过log-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得知,术中出血>500ml患者以及肿瘤最大径>7cm患者的RFS和OS更短,预后更差。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术中出血>500ml、肿瘤的最大径是影响该类患者R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即刻辅助肾动脉栓塞术是一种安全的介入治疗方法,可以减少术中失血、输血概率,而且因为是术前3小时内栓塞,没有增加患者等待手术时,因为栓塞而导致的并发症,促进了根治性肾切除术联合瘤栓取出术的安全实施,为泌尿外科医师在治疗合并静脉瘤栓的局部晚期肾癌患者时,提供了治疗选择。研究意义:国外对于肾动脉栓塞术的研究往往都是在行栓塞术24小时以后行手术治疗,国内也有报道肾癌根治术前行肾动脉介入栓塞的作用,但往往是在栓塞后3-15天实施。本文报道近年我们对肾癌合并静脉瘤栓患者进行术前肾动脉栓塞栓塞(栓塞3小时之内)的效果,并首次提出了术前即刻肾动脉栓塞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