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费孝通先生的理论,婚姻一种社会行为,是受当时的经济、政治、社会条件制约的。同理,作为婚姻状态其中一种,离婚行为也有其自身的时空性和历史性。因此,本文以整个中国所处的社会转型时期为切入点,着力从经济、政治、文化转型等方面对我国持续攀高的人口离婚率做深入的剖析,并最终预测出我国未来人口离婚率态势的发展走向。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为关于离婚问题的文献回顾:先从婚姻的含义入手,再到婚姻的特性,对古今中外的有关理论和文献做了简单梳理;然后对国内外相关的离婚理论及实证研究进行总结和评述。第二章为社会转型时期离婚概况描述。在对本文研究的“转型”进行了界定和限定后,用少许笔墨回顾了我国历史上曾出现的两次离婚高潮,并把关注的重心放在我国正在进行的第三次离婚高潮上。笔者根据自身研究的需要,首先对衡量离婚水平的各个指标的计算公式作了个性化定义,然后以1978年以来年份的离婚数据和1990、2000年两年的人口普查资料以及2003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为基础,整理出图1(1978-2003年离婚率变动曲线)、图2(三次普查人口结构图)、图3(女性人口分文化程度离婚率)、图4(男性人口分文化程度离婚率)、图5(男性人口分职业离婚率)、图6(女性人口分职业离婚率)、图7(城乡差异粗离婚率)和表2-4,并由此得出我国离婚率逐年平滑上升的趋势;低文化程度男性和高文化程度女性离婚几率较大;男性人口中的“其他人员”和女性人口中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离婚率最高;城镇居民的婚姻稳定程度明显低于乡村。笔者还采用寇尔死亡概率法编制出1990年、2000年婚姻状态生命表,在数字间寻找我国分性别离婚预期寿命普遍上升的内在动因。在本章第三节中,笔者引入了以离婚率Y为应变量,X1收入、X2失业率、X3人均受教育年限、X4城市化率、X5第三产业贡献率为自变量的计量经济学多元回归方程。通过逐步回归的方法和T检验、F检验,最终确立了X1、X4为基础的二元回归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