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社会学家默顿提出的“社会、文化和科学相互作用的模式”等一系列问题,即“默顿问题”,为我们反思教育科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方法论。借鉴“默顿问题”的问答方式,本文的研究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如何影响教育研究主题的变迁? 本文运用“假设检验法”予以求证,即:“提出假设-收集资料-验证假设-深入分析结果”。研究假设有三:一是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可能导致教育“外围层面问题”在教育研究中突显;二是社会转型可能引发教育研究者教育观念的更新;三是转型期高等教育的加速发展可能促使“高等教育”研究主题受到突出关注。本文的研究样本是《教育研究》杂志(1979-2001),选取两种分类框架:“学科-问题”和“教育类别”框架对研究主题进行分类。 通过对各类教育研究主题的统计及分析,本文发现23年间教育研究主题变迁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三方面:第一,80年代教育“核心层面问题”最受关注;到了90年代,研究者的视野向“外”转移,教育“外围层面问题”吸引了研究者更多的注意。第二,随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研究者对教育的认识发生了相应变化,具体又可分为两方面:其一是对“教育性质”的认识变化,自“教育是阶级专政的工具”转向“教育具有生产力属性”,进而转向“教育具有商品属性”和“教育具有产业属性”的观念;其二是对“教育价值”的认识变化,80年代教育研究者所重视的是教育的社会价值,90年代教育研究者更关注教育的个体价值。第三,“中小学教育”研究主题的关注程度大幅下降,“高等教育”研究主题得以突显。这三方面的特征证验了本文的研究假设。 本文最后一部分,运用研究假设中构建的“影响机制”模型,解释了我国社会转型影响教育研究主题变迁的一些具体方面,并进一步发现三个问题:1、教育研究的重心在“外围层面问题”与严核心层面问题”之间摆动,经济体制改革是影响重心摆向的一个重要因素。2、“教育属性观”三次转变都经历了一个固定模式:教育的现实职能有所变化、新的“教育属性观”产生并引起争论、教育现实职能变化明朗、新的“教育属性观”获得广泛认可;3、90年代“高等教育”研究主题在教育研究中突显,其表层的原因是政策的导向作用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引发了更多的问题,其深层的影响因素则是社会结构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