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讨中西艺术文化与现代文学的历史联系是当前学界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新文学图像的考察和分析使一种更为开阔的研究方法切实可行地应用到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以突破以往的现成思路和旧有格局。纳入考虑的图像范围主要以新文学经典文本的书面和插图为主。图像种类不仅包括绘画的题材和结构同时也包括抽象的符号与图形。论文在宏观考察现代文学文本的基础上,对书面图像作贯穿始终的重点研究,并对经典图像作细读式的审美分析和微观研究,以凸显新文学书面图像的现代特质及其与中西艺术文化的内在联系。 本文认为,新文学研究应当包括对图像文献的研究。新文学图像文献记录了现代文艺思潮发展变化的历史形状及其观念形态的嬗变过程,从艺术的层面凸显着新文学的主题内涵和精神意蕴,是与文学启蒙共时性存在的艺术启蒙。图像对新文学的传播起到符码指示和象征作用。至今,我们的博物馆和文学馆等公共文化事业,仍是以新文学图像为主向公众传播着启蒙思想和现代精神。图像与印刷与出版与传播与民族文化发展,构成十分紧密的联系。先驱者在编辑丛书的启蒙事业中对图像艺术给予高度重视。 鲁迅编辑的《乌合丛书》是新文学封面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过渡的典范,基本奠定了其书法、山水、人体艺术的现代格局。《呐喊》封面代表着新文学图像以书法为主的艺术类型。从印刷文化、美术史潮、汉字形体、书写顺序、色彩合成等各个方面都清晰地表征着时代思潮和中西艺术文化对建构现代中国文化所发生的实际作用和影响。胡适、蔡元培、钱玄同、刘半农、叶圣陶、郭沫若、周作人、魏建功、郑振铎等都于封面中留有珍贵的墨迹,显示着先驱者整体上深厚的国学根基和综合修养,汉字是凝聚中华民族之根。 在新文学图像艺术中,初版本《野草》的封面代表着以山水为主要表现对象的艺术类型。中国水墨依然适合表达现代人的哲性精神。现代人化用中西艺术文化传统,建立起承接文化血脉的新的图像语汇。从构图、色彩、线条等的意义象征到精神移入山水的艺术表达,从艺术文学相互作用圈到对新文学主题的图绘性显现,较好的诠释了先驱者对现代中国的哲性思考。这种作用来自于图像与民族精神文化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内在联系。图像是新文学艺术文化圈相互作用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