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防治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及其生态效应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hai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Gestro))为近年来传入我国的危险性外来入侵生物,传入我国海南省等地后对当地的椰子、槟榔等棕榈科植物的生长造成严重危害,并导致重大经济和生态损失。本文通过应用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r.anisoploae)防治椰心叶甲,对该害虫的生物学、生态学、综合防治以及绿僵菌病害流行学进行研究,现将实验结果总结如下: 1、椰心叶甲在椰心中的分布规律 研究表明椰心叶甲主要集中危害椰树生长点上方30cm至90cm的区域,并沿心叶纵向展开扩散。 2、绿僵菌对椰心叶甲的毒力测定及其林间流行规律 室内绿僵菌对椰心叶甲的毒力测定表明:绿僵菌油剂的LD50为49310.44±19019.83孢子/ml,油剂对椰心叶甲的LD50远远高于绿僵菌水剂的LD50,经方差分析发现绿僵菌油剂施用的最佳浓度为1×108孢子/ml。 椰心叶甲的绿僵菌病害流行研究表明,绿僵菌可以自然流行于该地区的椰心叶甲种群;药剂施用可导致椰心叶甲在林间产生两次发病高峰,分别是为初次感染和二次感染(或多次感染),其中初次峰值更高,集中分布在绿僵菌施药区;通过施药区绿僵菌孢子的二次或者多次流行,孢子可以向其周围环境扩散传播,表现出随着距离增加,感染率逐渐降低;随着病原流行时间的延长,感染率先升高达到峰值后缓慢衰减。对非施药区的椰心叶甲僵虫调查结果表明绿僵菌在椰林间自然传播距离为500m以内。 3、绿僵菌制剂及椰甲清对椰心叶甲的防效 绿僵菌粉剂和化学农药椰甲清(华南农业大学指导、广东南海绿宝生化技术研究所研制)对椰心叶甲防治试验,结果显示:两者均能有效防治椰心叶甲,化学药剂防效高、速效性好,但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作用不容忽视,对非靶标生物的作用明显。绿僵菌作为微生物农药,在速效性和防效上弱于化学药剂椰甲清,药后3d防效为37.0%,15d时达最高,防效为81.1%,100d时为45.1%,但防治成本低;对环境友好安全,不会造成农药的残留问题。绿僵菌IFRM
其他文献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与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利用有关的知识可以简称之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相应的能力可以简称之为“信息能力
在初中阶段,数学中的应用题不仅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同时对于学生来讲它也是比较难以掌握的一项内容.要增强应用题教学质量,就需要改善教学策略.文章主要以应用题的教学为中心,
初中英语教学是初中最为重要的教学科目之一,因此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师们应当要注重全面的提升自身的英语教学方式.初中英语家庭作业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今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即灵活地处理教材内容,把数学知识转化成有用的技能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但目
“数学广角”是新人教版教材新添加的教学内容,也是本版教材比较出彩的地方.由于教师们原来没有留意此类内容,仍然采取传学策略.
韩半岛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地区,和中国、日本共同组成了东亚文化圈。在各自的国家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三个地区的文化和艺术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交流和融合,这个过程历经千年而显得过于漫长。  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一般有几种形式,一是有着明显前后继承关系的延续性发展的文化类型。黄河流域的文化类型和韩半岛南部的远古文化类型,就是典型的有各自前后继承关系的文化。其次则是在相近历史时期,不同文化类型间相互交流、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