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政碑是中国古代统治者以民间百姓的意愿为依托,对官吏、特别是地方官员的德政进行表彰和奖励的一种手段。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德政碑逐渐发展成为一项对地方官吏的道德和行为进行了规范和引导的重要载体,也成为了古代官僚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是我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的完备期,也是德政碑刊树与管理的定型期。唐王朝通过对德政碑的刊树与管理,不仅表彰了官吏的官德与政绩,树立了一个个为官行政的楷模,给官员以莫大的荣誉和激励;而且集中地向天下官吏和士民百姓宣扬了中央的政令及对官员的要求,将王朝的德政观念深入地传达到基层,对唐代的政治及后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以往的研究对这一问题关注甚少,本文通过对唐代德政碑的刊树与管理、形式与内容及作用与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探讨,以期对唐代德政碑形成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从历史的角度看,魏晋南北朝以来,德政碑从“私立”转变为“公立”,中央政府对德政碑的重视及德政碑形制的转变,为唐人树立德政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就唐代现实而言,德政碑的大量出现既是改良吏治的需要,也有政治文化等层面的原因,可以说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促进了唐代德政碑的产生。在唐代,德政碑的碑主大部分是有卓越政绩的地方官吏。根据唐代统治者对德政碑刊树的规定,德政碑碑文的撰写人分为两类:一类是由相关百姓或碑主本人邀请的文学之士撰写,另一类是由朝廷指派门下侍郎、礼部侍郎等人撰写。碑石的镌刻则是由地方自行完成,因为德政碑具有较强的公共性,其树立仪程和立碑地点都十分讲究。德政碑主要有官方树立和私人树立两种类型,其中官方树立较多,私人树立较少,且大多是违规树立。唐代统治者为了将德政碑的树立纳入国家行政体系,对德政碑进行严格的管理,其规范细则形成了法律条文。德政碑在唐代已经发展成熟,其碑石形制、碑文的行文方式、书体以及边饰都已形成了固定的模式。而唐代德政碑的碑文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彰显政绩、记载事迹、赞颂美德和表达追念之意。此外,德政碑碑文还强调,州县官员应该具备儒家品德修养,表达了对历任清官的思念和对清明政治的期盼。德政碑对唐代吏治产生了重要作用:它通过树立官吏楷模的方式,引导和规范地方官吏的行政行为和为政道德素养,并向地方百姓宣扬了官方的德政观,对教化百姓和改善吏治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德政碑在唐代前后期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通过对唐代德政碑颁赐的对象和内容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唐代政局的变化,以及朝廷对地方的态度。唐代德政碑的形式和内容对后世德政碑产生了重大影响,唐代政府对德政碑的管理办法也被后世所继承,并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一是将德政碑作为唐王朝的吏治方式进行研究,并与神道碑、墓志进行对比与分析;二是系统论述了唐代德政碑的形式、内容以及作用与影响;三是分析政治局势对唐代德政碑的影响,本文特别针对统治者管理德政碑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四是通过对德政碑碑文的梳理,总结出唐人的德政观。德政碑是唐代一项积极的、重要的治吏手段,对唐代的吏治建设产生了重要作用,反映了唐代的地方吏治状况和政治状况;唐代德政碑中记载的地方吏治实践和手段,对我们当前的吏治建设具有很多有益的启发,需要我们去认识和总结。限于本人学力,在唐代德政碑对唐代吏治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入。